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前景分析未來走向
中小農戶并不見得就落后,落后的是大部分中小農戶分散經營而且農技農法落后。從事生產的多為老人,年輕勞動力少,具備新興技能的農戶少,生產很少有整體規劃,很少有協作和交流。在農業生產方式上大多數是“綠色革命”以來的石油化學農業,即主要依賴農藥化肥規模單一種植的農業模式。而這種化學工業農業模式正在逐步走向衰落。
在這樣的基礎上,優質的農產品就少,經常出現農產品滯銷現象,而的農企也很少,更缺少像越光、佳沛、新奇士這樣的農產品品牌。造成現狀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有兩個因素或許是核心。
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不僅僅是農業的核心,更是社會、政治的核心,中國幾千年農業文明的治亂興衰,都跟土地制度息息相關。新中國的農村土地制度經歷了從私有制,到人民公社公有制,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農村土地流轉,再到現在的三權分置的演變過程。
三權分置是去年提出的。三權分置的提出正是為了解決目前農業發展中關于農地的問題,分散的中小農戶生產模式在效率上是低下的,而且不利于新農技的推廣。
同時,一批下鄉或返鄉的新農人雖然具備新農技新思想,但是只享有農地的承包經營權,在法制并不健全的鄉土社會,土地流轉經營合同很難給技術性新農人長期穩定經營的保障。
農業不像工商業或IT業,農業是長期投資,而且跟土地結合緊密,不是說搬場就搬場的,特別是發展生態農業,僅土壤改良就需要1-5年的時間。同時在沒有長期意識的前提下,租用農戶自然會采取掠奪式的生產方式,挖空了土地資源,破壞了土壤和環境。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問題,才出臺了給流轉經營權更多保障的三權分置政策。目前三權分置是國務院辦公廳發的指導意見,具體的實施仍需要看各個地方政府。
第二是石油化學農業模式。當今主流的農業模式是石油化學農業,這個模式有兩大特點。
,在物質和能量輸入上跟石油掛鉤,農機的運作靠石油,農藥化肥靠石油;第二是靠大規模單一種植來提高生產效率。最適合這種模式的是美國,因為石油是跟美元掛鉤的,同時美國有大面積的農場,而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是大公司。這種模式,我們自然比不過美國。
未來十年
中國農業的投資機遇在哪里?
石油化學農業模式在早期為農業增產,解決糧食問題,包括解決我國溫飽問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這種模式的諸多弊端遭到了社會各界的詬病。石油化學農業模式注重的是產量和生產效率,卻在產品品質、隱性饑餓、環境等方面有諸多問題。
可以說,石油化學農業在早期對我國糧食增產解決溫飽做出了貢獻,但是并沒有讓我們的農業及農產品有國際競爭力,同時又造成了土壤和環境的污染,產品品質下滑等多方面問題。制度制約,模式落后等等諸多原因造成了我國農業和鄉村落后的局面。
趨勢與機遇
落后就意味著成長空間,就意味著機遇。農地賦予我們的價值并不只是產出的農產品,土地是我們生活的根基,在土地之上更應該有豐富的文化生活、商業生活。
同時,一個農業系統的產出也不僅僅是農產品,這個系統可以兼具美景、兼具教育的功能,同時提供多元化的產出。當我們把基礎農業生產搞好了,環境搞好了,自然而然的可以發展一產帶動二產、三產的發展模式,田園綜合體就發展起來了。
有了田園綜合體的產業基礎,可以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新的鄉鎮建設也就發展起來了。這兩者的發展空間跟我們的城鎮化建設幾乎是同一個量級的。這可以說是廣義上農業發展帶給我們的機會。
市場和機遇是在那里的,但是有兩個重要因素決定這個市場和機遇成熟的時機,這兩個因素就是土地制度和農業模式。
A:土地制度的趨勢
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始終在不斷朝著更有利于農業經營者長期穩定發展的方向演進,這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須的。因為農業是的根本,這方面不能落后,隨著全球貿易更加開放,我國的農業將更加赤裸裸地迎接國際農業的挑戰,所以政府和民間一樣迫切地希望探索出更有利于農業長期發展的制度。
農地簡單的市場化和私有化肯定是行不通的,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必然是地方試點,緩步踐行的方式,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出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的模式。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你從事的農業項目既可以產出有產量、有品質的農產品,同時對環境是友好的,而且能夠解決就業問題,你大可不必在政策上有太多的顧慮,“達康書記”自然會來找你。
B:農業模式的轉變
目前農業的主流模式依然是石油化學農業,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實際的農業生產。但是這個狀況正在發生質的轉變,未來農業的方向是生態農業和生物農業。盡管主流學術界質疑生態農業的產量低和成本高,認為生態農業無法滿足2050年人口達到90億時面臨的糧食危機。
那么生態農業是否是未來的趨勢,還需要我們擺脫線性投入產出的思維,而是系統性的看問題。農業涉及一個物質循環系統和一個能量轉化系統。物質循環是“人-農作物-自然環境”的循環,能量轉化是直接或間接的轉化太陽能。
如果從這兩個系統看,倡導生態循環、物種多樣性和輪種的生態農業肯定比化學農業有優勢,不管是物質循環的效率還是能量轉化的轉化率。
而目前生態農業的產量低和成本高主要是因為現代生態農業只有短短數十年的歷史,基礎理論不完備,而且相應的技術不完善。
比如很多生態農業從業者沒有精密地進行土壤地力和肥力的探測,沒有科學的土壤改良,沒有的堆肥和廢物循環設施,等等。這種情況下,跟有著百多年歷史的化學工業農業比,自然產量低成本高。
四大板塊
方向是確定的,趨勢是必然的。下面我們從具體的四個板塊看都有那些機遇。
板塊一:土地資源
跟土地相關的,有兩個投資領域:土地流轉市場及相關服務。
A:土地流轉市場
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巨大市場潛力的行業。截至2015年底,31個省區市耕地20.25億畝、園地2.15億畝、林地37.95億畝、牧草地32.91億畝。流轉之后,這些土地的價值是多少呢?
以20億畝耕地來說,按目前每年¥500/畝的流轉租金,每年就有1萬億的租金市場,如果按照目前30-50年的承包使用權,那就是30-50萬億的市場價值。如果再算上園地、林地、牧草地,也都是萬億以上的市場價值。這些還沒有包括宅基地市場。
從事農村土地流轉交易的有三類主體:鄉鎮土地流轉中心、土地經紀人和土地流轉電商。未來交易成本、效率的模式將會是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土地流轉O2O電商。
投資土地流轉電商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方向。目前國內土地流轉電商有十多家,真正活躍的在5家以內,未來或許會在競爭和兼并后存活下3家。
各個跟電商合作的線下流轉綜合服務中心同樣具備投資價值。這個行業的風險一方面來自政策的不明朗,另一方面來自土地流轉交易的特殊性質。因為盡管土地流轉市場整體份額很大,但是農用土地流轉交易跟城市商住地產交易不同,農用土地流轉是重決策低頻次交易,這決定了流轉市場的資金周轉率不高。
B:相關服務市場
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發展帶動了相關服務市場的發展。涉及土地流轉相關的服務主要有:土地測評服務、土壤測評服務、農地評估服務、交易法務服務、土地金融服務、農業規劃服務和農莊規劃服務等。但是,盡管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鑒于整體土地流轉市場也是在起步之中,服務市場只有在主體市場成熟后才會有真正的發展。目前各種想法服務大都是跟隨土地流轉交易做增值服務,未能形成規模性的專業服務產業。
板塊二:農業技術、模式
A: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智能/精準農業、生物農業這三類農業模式、技術將會為具體的農業生產降低成本、提高產出和提升品質。我國農業總產值在10萬億元,那么在此基礎上的增產、降成本和提升品質每年可以有約10%的空間,因此在模式轉變和技術提升上有千億元近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在生態農業方面的投資,一是尋找那些提供專項生態農業技術服務的企業;二是生態農業生產模式的企業或農莊。
此領域投資需要注意的風險:要注意生態農業技術在不同外部環境下如何調整;各項技術要有科學的理論依據,拒絕玄學或哲學作為理論依據;專項技術要具備可操作性,不可以用提高生產成本和降低產量為代價,因為成熟的生態農業技術應該跟石油化學農業相比成本和產量相差不多。
- 297312025第五屆中國(江西)農業機械及農業科技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昌順利召開
- 13592關于變更2025第十三屆內蒙古春季農業機械博覽會會址的公告——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宣
- 131332025西南農機展:丘陵農機、糧油機械、畜牧機械與春耕農機團購節大集結!
- 13064聚焦現代農業!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農機展2月28日盛大舉行
- 12715關于推介2024年設施種植機械化生產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126湖南省關于進一步明確存量變型拖拉機年檢審相關事項的通知
- 11967拓展終端 開發渠道 | 500家農機企業5000家合作社300家經銷商的PARTY
- 11848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 10989農機出口大機遇,澳大利亞農業展有哪些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