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讓農業市場變得更大 前景更廣闊
2017-09-14
農民日報4320
核心提示:農村板塊在阿里巴巴集團業務中就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例如,阿里巴巴自2014年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而今馬云這一番表態,預示著農村業務將在阿里未來發展中占據更大的位置。這既彰顯了一個企業的擔當,也顯示了農村互聯網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前幾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阿里巴巴的年會刷屏了。
9月8日,來自21個的4萬阿里巴巴員工齊聚杭州,共同慶祝阿里巴巴集團創立18周年。在這場盛會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一番演講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談到企業未來的業務方向時,馬云提出:阿里巴巴要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地投入到農村發展之中,技術不應該成為貧富差距拉開的驅動劑,技術是一種完全的、徹底的、更普惠共享的東西,必須讓全人類能夠共享這樣的技術。所以阿里巴巴今天必須參加到中國的脫貧之中去。
他的發言中,提到了幾個關鍵詞:農村、技術、脫貧。這也是我們近期常說的“互聯網+農村”“電商扶貧”……乃至更多更豐富的內涵。此前,農村板塊在阿里巴巴集團業務中就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例如,阿里巴巴自2014年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而今馬云這一番表態,預示著農村業務將在阿里未來發展中占據更大的位置。這既彰顯了一個企業的擔當,也顯示了農村互聯網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18年,這是一個企業從無到有的成長之路,其實也是中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的發展歷程。當城市的互聯網轟轟烈烈地興起后,農村雖然醒來得要晚一些,但卻呈現出巨大的發展需求和后勁,尤其是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給中國三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2017年3月1日,交通部刊登了一則專題報道,名為“農村有電商,就是不一樣”,據農業部統計,累計建設農村電商服務點約30萬個。這些遍地開花的服務點,攜商貿、物流、金融、供銷、郵政等各類社會資源而來,不僅改換著千千萬萬村莊的經濟鏈條,也改善著遠遠近近鄉鄰的民生環境。
它把市場變大了。以前我們一直在討論為什么農民這么勤勞,就是難以致富?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距離市場太遠。但是互聯網打破了這個壁壘。它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線上用戶畫像,可以幫助廣大農民了解外部需求,并根據需求來調整自己的農產品供給結構,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比如,新疆喀什巴楚縣通過與農村淘寶合作,次接觸了高標準的生鮮供應鏈,依靠標準化種植及品牌打造,讓巴楚留香瓜一躍從“深閨無人識”的本地瓜變成“網紅瓜”,讓當地瓜農人均年收入翻了10倍。
它把變小了。在農村就可以海淘全各地的優質產品,呆在寫字樓里也能隨時品嘗各地的鮮美食品。菜鳥物流之前提出,未來目標是讓農村電子商務到達時間達到24小時這一標準——任何一個地區的農產品,與任何一個城市之間的物流快遞時間,都要以此為準,從而實現城鄉物流的24小時快遞無障礙。未來,商品和服務流通效率的提高,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改變億萬農民的生活會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正在重塑農村的社會形態。當前,借助互聯網創業的平臺,大量具有一定知識、技術、經驗的城市大學生、務工者、退伍軍人,來到農村投身到“雙創”中來,逐漸改變了過去資源單向由農村向城市流動的趨勢,給廣袤的鄉村田野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在很多地區、在一些因電商發展起來的淘寶村,我們看到很多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問題迎刃而解,社會秩序更加和諧穩定,村莊充滿了希望與未來。
可以說,“電商下鄉”其實是社會結構變革的無形推手,通過技術的連接,讓農村與更廣闊的外部相關聯,讓農民獲得更多與國內外客戶對接的商業機會,讓土地里藏著的金子變成流通的財富,這是改善社會成員命運和生活感受最根本的方式。同時,在一個用技術和思維跨越地理空間、開啟鄉村民智的環境中,人們精神的覺醒和醒悟,也是提升人的社會適應性和主觀能動性的必然途徑,是農民向現代創業者轉型的必經之路。
在農村電商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制約和難題。農村電商總的體量還是偏小,農村水電路網等相關基礎設施薄弱,電子商務現代經營型人才缺乏,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與品牌建設滯后,農民整體信息化素質短板突出等等,總體而言,城鄉的技術鴻溝仍舊在不斷拉大。解決這些問題,既離不開政府“無形的手”,更需要市場“有形的手”發揮作用,需要大量企業“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地投入到農村發展之中”,讓技術真正成為“一種完全的、徹底的、更普惠共享的東西”。
當然,“互聯網+農村”絕不單指農村電商,它涉及到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各個方面。電商只是一個先導,在更廣闊的視野和平臺下,在更普惠的技術開啟下,這個比我們預想的要大得多。值得更多的企業,以更長遠的眼光和戰略深耕于此。
換個角度來看,互聯網正在改變中國農村,中國農村何嘗不是也在改變著互聯網。農業農民農村的豐富性、社會性、多樣性,讓互聯網的、讓電子商務的內涵更加多元、更加充實、更加溫厚。這其中的關鍵是,這些搞農村電商、電商扶貧的人們,必須要真正認識農業、理解農民、扎根農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通過科學技術的變革,讓千百萬獲得人生改變機遇的農民同胞無須離開土地,通過擁抱互聯網,擁抱新技術、新經濟,就能成為現代產業領域的創業者,實現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到鄉村的創富與現代化追夢。
9月8日,來自21個的4萬阿里巴巴員工齊聚杭州,共同慶祝阿里巴巴集團創立18周年。在這場盛會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一番演講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談到企業未來的業務方向時,馬云提出:阿里巴巴要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地投入到農村發展之中,技術不應該成為貧富差距拉開的驅動劑,技術是一種完全的、徹底的、更普惠共享的東西,必須讓全人類能夠共享這樣的技術。所以阿里巴巴今天必須參加到中國的脫貧之中去。
他的發言中,提到了幾個關鍵詞:農村、技術、脫貧。這也是我們近期常說的“互聯網+農村”“電商扶貧”……乃至更多更豐富的內涵。此前,農村板塊在阿里巴巴集團業務中就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例如,阿里巴巴自2014年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而今馬云這一番表態,預示著農村業務將在阿里未來發展中占據更大的位置。這既彰顯了一個企業的擔當,也顯示了農村互聯網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18年,這是一個企業從無到有的成長之路,其實也是中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的發展歷程。當城市的互聯網轟轟烈烈地興起后,農村雖然醒來得要晚一些,但卻呈現出巨大的發展需求和后勁,尤其是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給中國三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2017年3月1日,交通部刊登了一則專題報道,名為“農村有電商,就是不一樣”,據農業部統計,累計建設農村電商服務點約30萬個。這些遍地開花的服務點,攜商貿、物流、金融、供銷、郵政等各類社會資源而來,不僅改換著千千萬萬村莊的經濟鏈條,也改善著遠遠近近鄉鄰的民生環境。
它把市場變大了。以前我們一直在討論為什么農民這么勤勞,就是難以致富?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距離市場太遠。但是互聯網打破了這個壁壘。它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線上用戶畫像,可以幫助廣大農民了解外部需求,并根據需求來調整自己的農產品供給結構,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比如,新疆喀什巴楚縣通過與農村淘寶合作,次接觸了高標準的生鮮供應鏈,依靠標準化種植及品牌打造,讓巴楚留香瓜一躍從“深閨無人識”的本地瓜變成“網紅瓜”,讓當地瓜農人均年收入翻了10倍。
它把變小了。在農村就可以海淘全各地的優質產品,呆在寫字樓里也能隨時品嘗各地的鮮美食品。菜鳥物流之前提出,未來目標是讓農村電子商務到達時間達到24小時這一標準——任何一個地區的農產品,與任何一個城市之間的物流快遞時間,都要以此為準,從而實現城鄉物流的24小時快遞無障礙。未來,商品和服務流通效率的提高,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改變億萬農民的生活會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正在重塑農村的社會形態。當前,借助互聯網創業的平臺,大量具有一定知識、技術、經驗的城市大學生、務工者、退伍軍人,來到農村投身到“雙創”中來,逐漸改變了過去資源單向由農村向城市流動的趨勢,給廣袤的鄉村田野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在很多地區、在一些因電商發展起來的淘寶村,我們看到很多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問題迎刃而解,社會秩序更加和諧穩定,村莊充滿了希望與未來。
可以說,“電商下鄉”其實是社會結構變革的無形推手,通過技術的連接,讓農村與更廣闊的外部相關聯,讓農民獲得更多與國內外客戶對接的商業機會,讓土地里藏著的金子變成流通的財富,這是改善社會成員命運和生活感受最根本的方式。同時,在一個用技術和思維跨越地理空間、開啟鄉村民智的環境中,人們精神的覺醒和醒悟,也是提升人的社會適應性和主觀能動性的必然途徑,是農民向現代創業者轉型的必經之路。
在農村電商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制約和難題。農村電商總的體量還是偏小,農村水電路網等相關基礎設施薄弱,電子商務現代經營型人才缺乏,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與品牌建設滯后,農民整體信息化素質短板突出等等,總體而言,城鄉的技術鴻溝仍舊在不斷拉大。解決這些問題,既離不開政府“無形的手”,更需要市場“有形的手”發揮作用,需要大量企業“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地投入到農村發展之中”,讓技術真正成為“一種完全的、徹底的、更普惠共享的東西”。
當然,“互聯網+農村”絕不單指農村電商,它涉及到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各個方面。電商只是一個先導,在更廣闊的視野和平臺下,在更普惠的技術開啟下,這個比我們預想的要大得多。值得更多的企業,以更長遠的眼光和戰略深耕于此。
換個角度來看,互聯網正在改變中國農村,中國農村何嘗不是也在改變著互聯網。農業農民農村的豐富性、社會性、多樣性,讓互聯網的、讓電子商務的內涵更加多元、更加充實、更加溫厚。這其中的關鍵是,這些搞農村電商、電商扶貧的人們,必須要真正認識農業、理解農民、扎根農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通過科學技術的變革,讓千百萬獲得人生改變機遇的農民同胞無須離開土地,通過擁抱互聯網,擁抱新技術、新經濟,就能成為現代產業領域的創業者,實現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到鄉村的創富與現代化追夢。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