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機收拉開序幕 1300臺農機服務59萬畝稻田
筆者看到,收割機駛過之后,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茬,切割、脫粒、粉碎稻桿等工序一氣呵成,負責搬運稻谷的人員將一袋袋稻谷搬到田邊便道并運往烘干場進行烘干作業,的收割限度地提高了效率。
“機器收割大大節約了收割成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損失率。”該合作社負責人蔣宗德告訴筆者。機收的水稻進行烘干工序后就可以儲藏了。
“目前,重慶市江津區部分鎮街開展的水稻機收工作,主要依靠本地的全程社會化服務組織。全區集中連片水稻收割還需要依靠跨區服務組織來完成。”區農委相關負責人說。今年重慶市江津區水稻種植過程中遇到了連續低溫、高溫天氣,讓水稻收割時間推遲了1周左右,水稻集中連片收割的時間將持續到21日。
重慶市江津區水稻機收為何要引進跨區服務組織來完成呢?“現在一臺中大型收割機的價格在10余萬元,財政補貼后也需要8萬余元,如果本地農戶自行購買,使用率并不高,在水稻集中連片收割時引進跨區服務組織完成水稻機收將更劃算。”該負責人告訴筆者。目前,重慶市江津區引進的跨區服務組織主要來自安徽、河南、江蘇等地,這些地方的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設施設備也更加完善。
以前,重慶市江津區水稻采用人工收割,每畝稻田的成本在400至500元,而引進跨區服務組織后,根據作業區域的地勢,每畝稻田的收割成本在100至150元,與以前人工收割相比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今年,重慶市江津區水稻種植面積達68萬畝,目前已陸續進入收割期,將投入1300余臺收割機參與水稻機收,預計機收面積在59萬畝左右。
為了更好的完成重慶市江津區水稻機收工作,區農委在7月底以前就完成了全區水稻基本情況的統計,并把每個村的水稻種植面積、收割時間都上傳到了農業部的跨區服務直通車網站,方便相關跨區服務組織查詢并與重慶市江津區各鎮、村達成合作關系。此外,區農委還要求各鎮村為跨區服務組織預留停車場地、保障生活用水,搶抓時間把水稻收獲回家,確保顆粒歸倉,把豐收在望變為“豐收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