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行動是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具體抓手
7月10日,西充縣龍灘河流域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一角。
聚焦
十大行動(上)
產業基地建設
農產品加工壯大
“川字號”知名品牌創建
農業清潔生產
科技創新引領
農業供給新業態發展
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創業
經營和服務主體培育
山水田林保護發展
民族地區產業脫貧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十大行動方案》正式印發,長達2萬余字,其意義和重點是什么?
7月10日,省委農工委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方案》既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指示的具體體現,也是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在“三農”工作上的具體抓手,必須強化責任、抓好落實,加快推進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本報記者 李淼農業強省是努力方向,“跨越”是長期過程
怎樣才算農業強省?“沒有一個統一、具體、形象的指標體系,怎么認定、誰來認定也沒有規定,各省因資源稟賦不同使得‘強’的特色和優勢也不一樣。強,也是個動態過程。”省委農工委負責人開門見山指出,“農業強省是全省‘三農’工作努力的方向。”
強調向農業強省“跨越”,而非“建成”,說明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設定在哪一年就實現了,“2022年是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時間而定的階段性建設目標。”
我省通過對比分析研究部分農業強國和國內農業大省數據,給出了定性的7個方面,即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強、科技創新水平高、農業質量效益好、三次產業融合深、服務體系建設優、農村生態環境美、農民收入增加快,回答了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農業強省。
“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強是核心指標,三次產業融合深是應有之義,質量效益好、農民收入快則是檢驗發展成果的最終體現。”省委農工委負責人解釋。
我省提出農林牧漁業增加值、主要農產品商品化率、“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農產品加工業、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個定量目標。“量小了不能稱為強,所以首先規模要大。商品化率和‘三品一標’則反映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業質量效益,而農產品加工是我省農業亟待補齊的最薄弱環節。”上述負責人表示。
2015年我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位列4位,2016年預計在第4位,到2022年的目標是穩定在前5位。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僅為1.8:1,低于平均2.2:1水平。截至2016年,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累計達5467個,到2022年目標是5600個。“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后,關鍵是提質增效,做大做響農產品品牌,夯實質量基礎,確保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該負責人表示。供給側改革是主線,行動方案目標清晰重在落實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穿十大行動方案的主線。省委農工委負責人表示,十大行動可分解為“9+1”行動。
“1”即民族地區產業脫貧行動。民族地區既是全省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困中之困,又具有獨特的農業、旅游和生態資源,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帶來難得機遇。“專門為民族地區量身定做脫貧行動方案,旨在推進民族地區產業脫貧,使之成為全省中高端農產品重要供給地,大幅提高農牧民產業收入。”該負責人表示,這充分體現省委、省政府對民族地區發展的高度重視、關心關注和大力支持。
其余9大行動也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圍繞供給抓重點,包括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及農業農村新業態發展;另一類是圍繞要素抓保障,包括清潔生產、科技創新、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經營和服務主體培育、山水田林保護發展等。
上述負責人表示,十大行動既有補短板,如民族地區脫貧和農產品加工業;也有變大變強,如我省農產品“有品無牌”,需握指成拳,做大叫響;還有由小變大,如一二三產業融合總體處于初級階段,必須抓住未來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巨大機遇。
《方案》既是工作方案,也是項目方案,“包括61項具體工作,涵蓋了農業農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每個行動都有各自具體的建設目標、工作重點、項目支撐和政策舉措。”省委農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如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加快建設省級農業主題公園、休閑農業專業村,推進320個鄉村旅游提升示范項目建設,“不僅目標清晰,而且項目都要求能落地落實,政策舉措也都很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該負責人介紹,61項工作已逐一細化分解,分別落實到17個牽頭部門和32個配合部門。各行動牽頭部門還將與配合部門制定出臺具體細化方案,也將突出落地落實,把項目明確到市、對接到縣,落實到牽頭部門、責任單位。
“為落實方案,財政將盡力盤活存量、增加增量,但僅靠政府投資遠遠不夠,必須通過改革創新,創造盈利的機會和環境,發揮財政資金‘藥引子’作用,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該負責人表示,這樣農業才能真正實現市場化,才能真正成為賺錢的產業。
行動1
產業基地建設
5年建100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方案》提出:到2022年,建成優質糧油產品生產基地、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基地、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800億斤左右,年出欄商品豬穩定在7000萬頭左右,經濟作物總面積達4200萬畝以上,建成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1000個。
我省將按五大經濟區規劃,布局形成優勢特色產業帶和集中發展區。打造一批糧食生產功能區、油菜籽生產保護區。努力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以園區建設為抓手,加快建設新一輪33個現代農業重點縣、30個現代林業重點縣、26個現代畜牧業重點縣、20個川產道地中藥材保護和發展示范縣,鞏固提升21個現代農業示范市(縣)、13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集規模基地、加工轉化、品牌營銷、科技支撐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將成為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平臺。眉山東坡泡菜產業園已躋身首批現代農業園區,今年省上將建設200個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
農業基礎設施改善方面,我省將實施水利提升行動,構建完善以“五橫六縱”調水補水骨干網絡為支撐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體系,開展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實施基礎配套、綠色生態、種養循環、質量提升四大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4500萬畝。
我省將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土地入股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構建農產品現代物流體系。通過建立省級財政獎補機制、各地設立農業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及支農信貸、特色農產品保險等手段,為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行動2
農產品加工業壯大
規上農產品加工總產值要超2萬億元
為補齊農產品加工業這一“最短板”,《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萬億元以上,建成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
初加工環節,我省將主要圍繞糧油、水果、蔬菜、茶葉、中藥材及畜產品、水產品等特色優勢農產品,開展清洗、烘干、包裝、儲藏等商品化處理。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開展原產地初加工,農產品初加工率達60%以上。
深加工環節,著力培育食品飲料萬億產業。穩定名優白酒、肉食品、糧油、紡織服裝、煙草5個千億產業發展增勢;增強精致茶、泡菜和川菜復合調味品、新型果蔬飲料等特色行業發展后勁。
我省將分產業篩選出排名前5位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成為前3位的“排頭兵”。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食品飲料產業有望成為萬億級產業,將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打造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大型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建立完善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機制。總結推廣“一批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一村一品’專業村鎮+農戶”“行業協會+龍頭企業+農戶”等經營模式。
《方案》開出多項給力的支持政策,如將農產品初加工設施用地納入農業附屬設施用地范圍,按農用地管理,不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對農產品和中藥材加工企業給予技術改造專項資金、質量保證保險、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等支持。
行動3
“川字號”知名品牌創建
實施五大工程讓四川農產品名揚四海
我省“三品一標”農產品數西部,但知名品牌屈指可數。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變。《方案》提出,力爭到2022年,新增農產品(食品)10件以上、四川省商標200件以上,創建省級區域公用品牌5個以上、四川優質品牌農產品(食品)200個以上,讓“川字號”農產品(食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我省將實施品牌建設五大工程,培育壯大農產品品牌體系,新增一批在消費者中有質量信譽和市場優勢的拳頭產品,促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品牌做大做強,弘揚一批特色品牌,打造一批旗艦品牌,實施“互聯網+”四川農產品行動和品牌國際化戰略,打造一批四川農產品電商品牌和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的自有出口品牌。
我省將創新提升“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行”“萬企出國門”市場拓展三大活動,不斷擴大“四川造”農產品(食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開展四川美食全球行活動,依托“萬企出國門”活動,以“一帶一路”沿線和地區為重點,鼓勵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大型餐飲企業集團“走出去”;實施川菜走出去行動計劃,以四川美食為紐帶,帶動“川字號”綠色食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促進文化推廣和產業聯動。
我省將通過完善品牌創建激勵機制等方式加大品牌創建支持力度,引導支持成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品牌促進會,用市場化方式推進農業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通過完善品牌認證登記保護、產品防偽標識使用和證后監管,對認定的品牌農產品實行動態監管。
行動4
農業清潔生產
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
消費觀念正從“吃飽”向“吃好”“吃得健康”轉變,而吃得“”是底線。《方案》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創建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10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1個,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30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3個和農產品地理標志核心保護區37個。
農產品“綠色”,清潔生產是基礎。我省將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等。到2022年,省級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出口農產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我省將建立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推進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并啟動受污染區域土地修復等。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計劃,大力研發和推廣緩釋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積極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建立規模化養殖糞便第三方治理綜合利用機制,加快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農作物秸稈發電示范工程。
我省將著重推廣“生態養殖+沼氣工程+綠色種植”“林(草)—沼—畜(禽)”、稻魚綜合種養等模式技術。建成現代經濟作物產業標準化基地1000萬畝,新建30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區。
- 299312025第五屆中國(江西)農業機械及農業科技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昌順利召開
- 26892久保田70-95馬力拖拉機電控功能簡介
- 13723關于變更2025第十三屆內蒙古春季農業機械博覽會會址的公告——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宣
- 132442025西南農機展:丘陵農機、糧油機械、畜牧機械與春耕農機團購節大集結!
- 13175聚焦現代農業!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農機展2月28日盛大舉行
- 12826關于推介2024年設施種植機械化生產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307湖南省關于進一步明確存量變型拖拉機年檢審相關事項的通知
- 12178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 12119拓展終端 開發渠道 | 500家農機企業5000家合作社300家經銷商的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