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住綠色發展“牛鼻子”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2017-05-10
農業新聞辦公室4520
核心提示:5月9日,農業部舉行“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啟動實施新聞發布會,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李書民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葉貞琴介紹,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糧食連年豐收,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等供給充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業生態環境亮起了“紅燈”?;?、農藥等投入品過量使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農膜回收率、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
5月9日,農業部舉行“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啟動實施新聞發布會,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李書民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葉貞琴介紹,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糧食連年豐收,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等供給充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業生態環境亮起了“紅燈”?;省⑥r藥等投入品過量使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農膜回收率、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偏低,海洋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等問題伴隨而來,成為當前農業生態資源環境面臨的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農業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2015年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提出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農業部進一步聚焦重點和關鍵,啟動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農膜回收行動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葉貞琴表示,這五大行動針對當前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這些問題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群眾關心,社會關注。能否解決好,關系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老百姓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解決好這些問題,就牽住了農業綠色發展的“牛鼻子”,抓住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任務。實施五大行動,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部署和重大舉措,有利于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減少化肥等投入品的過量使用,優化產地環境,提升產品品質,從源頭上確保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有利于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歸根到底,有利于把農業資源過高的利用強度緩下來、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降下來,推動我國農業形成綠色的發展方式,走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葉貞琴對五大行動的有關內容進行了簡要介紹:
關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強調,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關系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好事。實施這一行動就是為了解決我國畜禽糞污處理利用水平較低的問題,打響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攻堅戰。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專門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聚焦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統籌現有各種項目,重點支持畜禽糞污處理和利用設施建設;聚焦規模養殖場戶,建設性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信息直聯直報平臺,實現精準支持、精準管理、精準服務;成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科技創新聯盟,總結提煉有效模式,指導地方和規模養殖場科學治理畜禽糞污。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使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到2020年基本解決大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問題。
關于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目前,水果、蔬菜、茶葉等園藝產品的化肥用量大體上占農用化肥用量的40%,這是推進化肥減量潛力的領域。實施有機肥替代行動就是為了解決化肥用量過大帶來的環境問題,力爭用3—5年時間構建起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組織方式、服務機制和政策框架。在推進過程中,堅持減量與增效并重,生產與生態統籌,突出重點品種,就是蘋果、柑橘、設施蔬菜和品牌茶葉;突出優勢產區,就是在果菜茶的優勢區、核心區選擇100個重點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范,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和運行機制,打造一批綠色產品基地、特色產品基地和知名品牌基地。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果菜茶優勢產區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核心產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園區)化肥用量減少50%以上。
關于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東北是我國的大糧倉,秸稈尤其是玉米秸稈總量大,戶均秸稈產量是平均水平的3.2倍,2015年,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僅為66.6%,比平均水平低13.5個百分點??梢哉f,東北地區秸稈問題解決了,的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也就邁上一個大臺階。今年擬安排中央財政資金6億元,在東北地區60個玉米主產縣開展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大力推廣秸稈深翻還田、覆蓋還田等循環利用技術,推動以秸稈為紐帶的循環農業發展;加快培育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玉米主產縣全覆蓋的服務網絡,提高秸稈收儲運專業化水平;創新并熟化一批秸稈還田、飼料、燃料利用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標準化水平;同時,推動出臺并落實用地、用電、信貸等優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多方參與的產業化發展機制。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新增秸稈利用能力2700多萬噸。
關于農膜回收行動。我國每年農膜使用總量高達260多萬噸,但回收率不足2/3。這一行動主要是解決目前地膜回收難度大、成本高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今年,將在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區建設100個治理示范縣,以棉花、玉米、馬鈴薯為重點作物,以加厚地膜應用、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資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連片實施,整縣推進。強化源頭治理,加快推動地膜標準修訂;同時,調整補貼政策,由“補使用”轉為“補回收”,試點地膜回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探索“誰生產、誰回收”機制,使地膜回收責任由使用者轉到生產者。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關于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一行動主要是解決漁業資源環境持續衰退惡化問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在抓好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上,大力推進中華鱘和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禁捕。在加強海洋漁業資源管理與保護上,重點推進“漁船雙控”“總量管理”和“伏季休漁”,繼續清理整治“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引導和支持漁民轉產轉業;同時,積極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增殖養護漁業資源。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生生物資源得到恢復性增長,實現海洋捕撈總產量與漁業資源總承載能力相協調。
葉貞琴指出,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既關系農業本身綠色發展,又關系整個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又是美化農村人居環境,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下一步,農業部將會同省級農業部門,以五大行動為抓手,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出一條產出、產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中央電視臺記者:近兩年出于保護本地環境的目的,一些地區劃定了“禁養區”,關停畜禽養殖場,同時國外的畜產品進口持續增加,請問這樣一消一長的情況下,農業部如何統籌畜牧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馬有祥:近年來,畜禽糞污日益受到詬病。但我們不應該忘記,畜牧業為城鄉居民肉蛋奶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為農民增收、保障就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畜禽糞污是規模養殖帶來的副產物,是發展中的問題。
過去都是分散養殖,一家一戶養幾頭豬,畜禽糞污都還田了。現在我國畜禽規?;B殖水平已經達到56%,相對于傳統的分散養殖,無論是勞動生產率、資源轉化率和畜禽生產率還是質量保障能力、抗風險能力、綜合競爭能力,都有了革命性的提高。但是規模養殖場在產生規模效益的同時,確實也產生了相當規模的糞污。畜禽糞污是重要的資源,培肥地力、發展有機農業離不開有機肥,也是清潔能源的重要原料,例如沼氣發電就可以以畜禽糞污為原料,這也契合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
農業部一直重視畜牧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十二五”時期就提出了畜牧業發展要保供給、保、保生產并重,要發展環境友好型的畜牧業。具體要在三方面做好統籌。,在指導思想上做好統籌。堅持保供給、保生態、保三者并重。在畜牧業發展中解決糞污污染問題,通過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業更高質量的發展,用綠色發展的辦法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我們既不能無視養殖污染而單純追求畜牧業發展,也不能不顧歷史發展階段和基本條件,對養殖場一關了之、一禁了之。第二,在工作部署上要統籌。無論是“十三五”規劃還是年度工作安排,無論是政策設計還是投資安排,都要做到保供給和保環境的協調平衡,既支持畜牧業轉型升級,又考慮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既有劃定“禁養區”的要求,也有養殖區域調整優化的措施。既支持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又開展綠色發展示范創建。既考慮“為養而種”,也考慮“為種而養”,實現新型的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發展關系。第三,在工作責任落實上要統籌。要落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又要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這兩個責任是一體的。
關于生豬布局調整的問題,南方水網地區因為水環境相對比較敏感,承載能力相對有限,養殖和水環境的矛盾比較突出。2015年農業部發布了《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指導南方水網地區根據土地承載能力科學確定適宜養殖規模,也制定發布了《生豬生產發展規劃》,優化區域布局,積極引導生豬生產向東北等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F在看生豬北上趨勢非常明顯,大量生豬養殖向東北四省區轉移,東北地區發展有基礎、有資源、有空間,是承接生豬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下一步,農業部將立足生豬布局調整,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把東北地區打造成豬肉產品重要供應基地,真正實現種養結合、農牧循環。
經濟日報記者:我國是化肥使用大國,化肥的使用對保證糧食等農產品產量有重要作用。請問為什么提出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
曾衍德:我們提出有機肥替代化肥,是形勢需要也是發展的必然。過去為了保供給,化肥用量確實過多。這不僅帶來成本的增加,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影響。我要指明一點,現在的化肥減量,包括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不是不要化肥,而是需要把過去不合理的使用量減下來,把過量使用的勢頭降下來。現在要推行農業綠色發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就是一項重大措施。
這一行動的意義,我認為有三點:一是節本增效。我國是水果、蔬菜、茶葉生產大國,但其綜合效益遠遠低于歐美發達,一個重要原因是化肥用量過高。我國果樹的畝均化肥用量37.4公斤,是日本的2倍多、美國的6倍、歐盟的7倍,蔬菜畝均化肥用量47.6公斤,比日本高了12.8公斤,比美國高了近30公斤,比歐盟高了30多公斤,現在只有把有機肥利用起來,才能把化肥用量降下來,生產成本也才能降下來。二是提質增效。現在不少消費者說水果蔬菜口感不如過去了,這與化肥使用過多也有關系。實驗表明,施用有機肥的果園,果實的外觀和內在品質均有明顯提高,就是我們常說的口感好,商品價值也高。施用有機肥后,果皮的花青素含量會提高20%-30%,維生素C可以提高10%-30%。三是改善環境?,F在農業生產有一個現象,一邊是化肥過量使用帶來土壤酸化和水體的富營養化,一邊是畜禽糞污堆積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污染。我們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使農牧結合更緊密,把畜禽糞污利用起來,也使農產品質量提升,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一方面覆蓋面很廣、跨度很大,另一方面各個行動可能在推進重點以及進度上都會有差別,如何確保這些行動能夠同步推進取得實效?
葉貞琴:“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確實覆蓋面很廣,環節很多,主體也很多,需要統籌推進。農業部韓長賦部長要求,農業部要把五大行動作為農業發展全局性、戰略性、長遠性的任務來抓,而且一定要抓出實效。從農業部的角度看,要做的事情很多,能夠做的事情也很多,我們重點從四個方面來抓:
,抓好組織領導。農業部成立了五大行動的領導小組,韓長賦部長任組長。每個領導小組都有一套領導推進機制,每一個行動都由副部長擔任“行動隊長”負總責,各牽頭司局負責制定方案、研究推進機制、加強責任分工。這五個行動方案有的已經下發了,有的正在制訂中。農業部將制訂好政策,搞好頂層設計,總結好模式,推動各個地方把工作落到實處。
第二,搞好示范帶動。五大行動是一項新的任務,很多需要先開展試點,探索模式、總結經驗,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和治理模式。比如說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已經遴選出了100個示范縣(市),這100個示范縣(市)既是果菜茶生產大縣,又是畜禽養殖大縣。比如農膜污染治理,今年在甘肅、新疆、內蒙古建立了100個地膜污染治理示范縣,推廣使用加厚地膜,基本建立起回收加工體系,示范縣當季的地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率先實現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
第三,建立推動落實機制。五大行動的落實,要靠政府、靠市場、靠社會多方努力,要形成合力??偟膩碚f有三句話:一是政府支持不可少。今年農業部將整合存量資金,積極爭取增量資金,通過補貼等方式推動各項任務見成效,要以綠色生態為導向,逐步建立政策和項目體系。二是市場機制更重要。這五大行動,除了水生生物保護行動之外,其他四個行動都必須建立起市場化運行機制,同時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鼓勵生產經營主體和治理主體等第三方主體共同參與。比如,在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中,就采用了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同時也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撬動各類資本參與有機肥生產和推廣應用。三是考核約束要加強。五大行動光靠農業部門不行,光靠農業部更不行,更要靠地方政府推動落實。我們將建立推動落實機制,做到有標準、有考核,把政策項目、資金安排和考核評價掛起鉤來,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規模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第四,創新技術模式。五大行動的實施,技術性很強,農業部要發揮專業技術和隊伍的系統優勢,積極組織開展產學研協作攻關,加大配套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的研發力度,集成組裝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擴大推廣范圍。例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已經總結出7種糞污資源化處理模式,并印發給各地參考,指導地方因縣制宜,因場施策。
“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是一場總體戰,也是個系統工程。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力量,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特別是要突出重點地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以及現代農業產業園要率先行動起來,統籌推進五大行動,把農業綠色發展的機制建起來、模式立起來,使五大行動能夠早日見到成效,早日造福社會和群眾。
新華社記者:地膜覆蓋被譽為農業領域的“白色革命”,但是農村地膜殘留導致的“白色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請問該如何處理好“白色革命”和“白色污染”這一兩難問題?
廖西元:農膜是繼種子、農藥、化肥之后的第四大農業生產資料,具有明顯的增溫、保墑、除草等方面的作用,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隨著地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斷增長,在局部地區也造成了“白色污染”,成為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近年來,各地農業部門積極推進地膜回收利用,一是加強地膜回收加工能力建設。扶持建設了一批廢舊地膜加工企業和回收網點。二是加強地膜回收治理,大力實施“五個一”地膜綜合治理。三是加強地膜科技創新,產學研相結合,開展可降解地膜的試驗和示范。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行動目標和重點任務,著力推進五個方面的工作。,推進地膜標準修訂。增加地膜厚度、拉伸長度,提高地膜可回收性,強化源頭治理。第二,推進示范引領,在西北地區重點抓好100個示范縣,集中力量,聚焦投入,集成技術,搞出示范樣板。第三,推進機制創新,調整落實好相關補貼政策,由“補使用”轉為“補回收”,加快研究地膜回收生產者責任延伸機制,探索地膜回收責任由使用者轉到生產者。第四,推進科技創新,組織科技力量,重點開展可降解地膜攻關、殘膜撿拾、加工機械研發,建立農膜監測調查制度,加強統計分析工作,完善考核指標體系。第五,推進工作落實,明確責任分工,部門相互配合,主體協同推進,形成合力,確保措施落實到位。
人民日報記者: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中提到,力爭到2020年我國果菜茶優勢產區的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核心產區和知名品牌的生產基地減少化肥用量50%以上。請問這一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如果按期實現,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曾衍德: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已經實施了三年,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化肥使用量基本接近零增長,增速在減緩,有的省份已經是負增長,氛圍正在形成。我們提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的優勢區到2020年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核心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化肥用量減少50%以上,這一目標是經過充分論證,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
我們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主要是“五動”。一是政策扶持促動?,F在農村勞動力成本增加,農民應用有機肥、農家肥費時費力,所以要通過政策引導支持農民應用有機肥。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支持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同時結合沼氣工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等項目,同向推進,形成政策合力。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支持農民利用有機肥,積累了一套好的做法,政策效應是很好的。二是農牧結合聯動。鼓勵就地就近利用好畜禽糞污等養殖廢棄物,積造施用有機肥。這次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示范縣選擇的也是養殖大縣,實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三是技術創新驅動。比如畜禽糞污堆漚環節、施用商品有機肥、沼渣沼液無害化處理環節,初步提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還要創新服務機制,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有機肥替代化肥,有些地方已有很好的經驗。四是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新型經營主體對有機肥的利用有主動性和積極性,要發揮他們在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利用方面的示范作用,引領有機肥替代化肥。五是品牌基地推動。通過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用最健康的土壤生產質的農產品,打造一批綠色產品基地、特色產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增加綠色產品的供給。有的基地做的非常好,用有機肥,打造有機食品,做品牌銷售,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特色化的消費需求。我們認為通過這些措施的推動,通過三五年的努力實現化肥減量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農民日報記者:請問農業部將如何推動新的伏季休漁制度和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禁捕這兩項工作?另外,在海洋牧場建設上有哪些具體舉措?
李書民:這個問題涉及三個方面。關于伏季休漁的制度調整,為確保新的海洋伏季休漁得到落實,5月1日農業部聯合中國海警局在浙江象山、遼寧大連和海南三亞圍繞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和重點對象,同時開展了伏季休漁專項執法行動。重點區域是漁港和漁場,重點時段是伏季休漁期間的一頭、一尾和特許捕撈實施期,重點對象是捕撈輔助船、特許捕撈船、特殊作業方式船、過去多次違反伏季休漁規定的有“作案記錄”的船以及涉漁“三無”船舶。為保障執法取得實效,我們將重點加強執法部門聯動、陸海聯動、線內線外聯動,實現伏季休漁秩序穩定和漁區社會穩定。
關于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禁捕,我們采用先退后禁的方式。先推動保護區捕撈漁民退捕上岸,再對相關水域頒布禁漁令,穩步推進保護區禁捕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引導、地方兜底”的原則,統籌推進漁民上岸安居、教育、醫保、低保、養老以及扶貧等方面的政策落實,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努力拓寬退捕上岸漁民增收渠道,力爭做到漁民退捕有保障、保護區禁捕不反彈。
海洋牧場是基于海洋生態系統原理,在特定海域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構建或者修復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者躲避天敵生物所需要的場所,增殖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利用的漁業模式。2002年以來,農業部積極支持地方開展海洋牧場建設。截至目前,已經投入海洋牧場建設資金55.8億元,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海洋牧場與海上觀光旅游、休閑海釣相結合,年度接納游客超過1600萬人次,成為海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2015年以來,農業部組織開展了海洋牧場示范區創建工作,計劃通過五年左右時間,在沿海創建一批區域代表性強、公益性功能突出的海洋牧場示范區。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創建了兩批42個海洋牧場示范區。今年我們還將組織召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總結先進典型,推廣先進經驗,促進我國海洋牧場發展再上新臺階。
新華網記者:東北作為我國大糧倉,戶均秸稈產量遠高于水平,但它的綜合利用率卻比水平低。請問,如何針對東北地區的特點,因地制宜地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廖西元:東北地區一方面秸稈總量大、還田腐熟慢、離田成本高,另一方面黑土地亟待提高有機質含量,冬季農民又有強烈的取暖需求。我們開展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將圍繞提高秸稈農用水平、收儲運專業化水平、綜合利用標準化水平和市場化利用水平的提高,以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利用為三大主推利用方向,切實做好七個強化。一是強化責任落實。落實地方各級政府、生產經營主體的責任,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強化政策配套。進一步加大對秸稈還田、收儲運、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強化資源整合。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利用,與其他涉農項目資金集中使用、集成力量實現重點突破。四是強化市場引領。綜合利用稅收、財政等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建立秸稈收儲運銷各環節穩定運行的產業化利用機制。五是強化區域聚焦。聚焦重點區域,以縣為單元,加大項目支持力度,確保這些地方首先達標。六是強化績效考核。采取第三方考核機制,定期對行動方案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推動工作落實。七是強化宣傳培訓。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加強模式推介,分層次、分主體開展系列培訓,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宣傳東北秸稈處理的成功經驗和好做法。
農資導報記者: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提出對東北60個玉米主產縣開展試點,推動出臺補貼政策,請問60個玉米主產縣的名單是否確定?補貼政策與去年相比會有哪些調整?
廖西元:我們提出在60個縣開展示范工作,具體到東北地區還需進一步溝通,按程序進行遴選。推動秸稈綜合利用補貼政策的落實,主要包括秸稈還田、收儲運、加工利用等方面。比如還田需要補貼農機、補貼耕作,犁田方面需要對打捆機械、專業化組織進行補貼。秸稈收儲方面,對秸稈收儲臨時堆場,需要推動地方出臺按照設施農用地管理的制度,對收儲量達到1萬噸以上的收儲場給予一定補貼。加工利用方面,需推動地方將秸稈加工用電納入農用電范圍;在燃料化利用方面,要支持生物質供熱、供氣企業發展,對秸稈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爐具給予補貼。
葉貞琴介紹,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糧食連年豐收,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等供給充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業生態環境亮起了“紅燈”?;省⑥r藥等投入品過量使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農膜回收率、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偏低,海洋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等問題伴隨而來,成為當前農業生態資源環境面臨的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農業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2015年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提出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農業部進一步聚焦重點和關鍵,啟動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農膜回收行動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葉貞琴表示,這五大行動針對當前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這些問題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群眾關心,社會關注。能否解決好,關系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老百姓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解決好這些問題,就牽住了農業綠色發展的“牛鼻子”,抓住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任務。實施五大行動,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部署和重大舉措,有利于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減少化肥等投入品的過量使用,優化產地環境,提升產品品質,從源頭上確保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有利于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歸根到底,有利于把農業資源過高的利用強度緩下來、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降下來,推動我國農業形成綠色的發展方式,走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葉貞琴對五大行動的有關內容進行了簡要介紹:
關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強調,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關系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好事。實施這一行動就是為了解決我國畜禽糞污處理利用水平較低的問題,打響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攻堅戰。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專門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聚焦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統籌現有各種項目,重點支持畜禽糞污處理和利用設施建設;聚焦規模養殖場戶,建設性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信息直聯直報平臺,實現精準支持、精準管理、精準服務;成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科技創新聯盟,總結提煉有效模式,指導地方和規模養殖場科學治理畜禽糞污。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使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到2020年基本解決大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問題。
關于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目前,水果、蔬菜、茶葉等園藝產品的化肥用量大體上占農用化肥用量的40%,這是推進化肥減量潛力的領域。實施有機肥替代行動就是為了解決化肥用量過大帶來的環境問題,力爭用3—5年時間構建起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組織方式、服務機制和政策框架。在推進過程中,堅持減量與增效并重,生產與生態統籌,突出重點品種,就是蘋果、柑橘、設施蔬菜和品牌茶葉;突出優勢產區,就是在果菜茶的優勢區、核心區選擇100個重點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范,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和運行機制,打造一批綠色產品基地、特色產品基地和知名品牌基地。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果菜茶優勢產區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核心產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園區)化肥用量減少50%以上。
關于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東北是我國的大糧倉,秸稈尤其是玉米秸稈總量大,戶均秸稈產量是平均水平的3.2倍,2015年,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僅為66.6%,比平均水平低13.5個百分點??梢哉f,東北地區秸稈問題解決了,的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也就邁上一個大臺階。今年擬安排中央財政資金6億元,在東北地區60個玉米主產縣開展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大力推廣秸稈深翻還田、覆蓋還田等循環利用技術,推動以秸稈為紐帶的循環農業發展;加快培育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玉米主產縣全覆蓋的服務網絡,提高秸稈收儲運專業化水平;創新并熟化一批秸稈還田、飼料、燃料利用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標準化水平;同時,推動出臺并落實用地、用電、信貸等優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多方參與的產業化發展機制。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新增秸稈利用能力2700多萬噸。
關于農膜回收行動。我國每年農膜使用總量高達260多萬噸,但回收率不足2/3。這一行動主要是解決目前地膜回收難度大、成本高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今年,將在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區建設100個治理示范縣,以棉花、玉米、馬鈴薯為重點作物,以加厚地膜應用、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資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連片實施,整縣推進。強化源頭治理,加快推動地膜標準修訂;同時,調整補貼政策,由“補使用”轉為“補回收”,試點地膜回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探索“誰生產、誰回收”機制,使地膜回收責任由使用者轉到生產者。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關于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一行動主要是解決漁業資源環境持續衰退惡化問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在抓好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上,大力推進中華鱘和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禁捕。在加強海洋漁業資源管理與保護上,重點推進“漁船雙控”“總量管理”和“伏季休漁”,繼續清理整治“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引導和支持漁民轉產轉業;同時,積極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增殖養護漁業資源。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生生物資源得到恢復性增長,實現海洋捕撈總產量與漁業資源總承載能力相協調。
葉貞琴指出,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既關系農業本身綠色發展,又關系整個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又是美化農村人居環境,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下一步,農業部將會同省級農業部門,以五大行動為抓手,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出一條產出、產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中央電視臺記者:近兩年出于保護本地環境的目的,一些地區劃定了“禁養區”,關停畜禽養殖場,同時國外的畜產品進口持續增加,請問這樣一消一長的情況下,農業部如何統籌畜牧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馬有祥:近年來,畜禽糞污日益受到詬病。但我們不應該忘記,畜牧業為城鄉居民肉蛋奶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為農民增收、保障就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畜禽糞污是規模養殖帶來的副產物,是發展中的問題。
過去都是分散養殖,一家一戶養幾頭豬,畜禽糞污都還田了。現在我國畜禽規?;B殖水平已經達到56%,相對于傳統的分散養殖,無論是勞動生產率、資源轉化率和畜禽生產率還是質量保障能力、抗風險能力、綜合競爭能力,都有了革命性的提高。但是規模養殖場在產生規模效益的同時,確實也產生了相當規模的糞污。畜禽糞污是重要的資源,培肥地力、發展有機農業離不開有機肥,也是清潔能源的重要原料,例如沼氣發電就可以以畜禽糞污為原料,這也契合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
農業部一直重視畜牧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十二五”時期就提出了畜牧業發展要保供給、保、保生產并重,要發展環境友好型的畜牧業。具體要在三方面做好統籌。,在指導思想上做好統籌。堅持保供給、保生態、保三者并重。在畜牧業發展中解決糞污污染問題,通過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業更高質量的發展,用綠色發展的辦法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我們既不能無視養殖污染而單純追求畜牧業發展,也不能不顧歷史發展階段和基本條件,對養殖場一關了之、一禁了之。第二,在工作部署上要統籌。無論是“十三五”規劃還是年度工作安排,無論是政策設計還是投資安排,都要做到保供給和保環境的協調平衡,既支持畜牧業轉型升級,又考慮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既有劃定“禁養區”的要求,也有養殖區域調整優化的措施。既支持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又開展綠色發展示范創建。既考慮“為養而種”,也考慮“為種而養”,實現新型的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發展關系。第三,在工作責任落實上要統籌。要落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又要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這兩個責任是一體的。
關于生豬布局調整的問題,南方水網地區因為水環境相對比較敏感,承載能力相對有限,養殖和水環境的矛盾比較突出。2015年農業部發布了《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指導南方水網地區根據土地承載能力科學確定適宜養殖規模,也制定發布了《生豬生產發展規劃》,優化區域布局,積極引導生豬生產向東北等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F在看生豬北上趨勢非常明顯,大量生豬養殖向東北四省區轉移,東北地區發展有基礎、有資源、有空間,是承接生豬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下一步,農業部將立足生豬布局調整,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把東北地區打造成豬肉產品重要供應基地,真正實現種養結合、農牧循環。
經濟日報記者:我國是化肥使用大國,化肥的使用對保證糧食等農產品產量有重要作用。請問為什么提出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
曾衍德:我們提出有機肥替代化肥,是形勢需要也是發展的必然。過去為了保供給,化肥用量確實過多。這不僅帶來成本的增加,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影響。我要指明一點,現在的化肥減量,包括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不是不要化肥,而是需要把過去不合理的使用量減下來,把過量使用的勢頭降下來。現在要推行農業綠色發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就是一項重大措施。
這一行動的意義,我認為有三點:一是節本增效。我國是水果、蔬菜、茶葉生產大國,但其綜合效益遠遠低于歐美發達,一個重要原因是化肥用量過高。我國果樹的畝均化肥用量37.4公斤,是日本的2倍多、美國的6倍、歐盟的7倍,蔬菜畝均化肥用量47.6公斤,比日本高了12.8公斤,比美國高了近30公斤,比歐盟高了30多公斤,現在只有把有機肥利用起來,才能把化肥用量降下來,生產成本也才能降下來。二是提質增效。現在不少消費者說水果蔬菜口感不如過去了,這與化肥使用過多也有關系。實驗表明,施用有機肥的果園,果實的外觀和內在品質均有明顯提高,就是我們常說的口感好,商品價值也高。施用有機肥后,果皮的花青素含量會提高20%-30%,維生素C可以提高10%-30%。三是改善環境?,F在農業生產有一個現象,一邊是化肥過量使用帶來土壤酸化和水體的富營養化,一邊是畜禽糞污堆積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污染。我們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使農牧結合更緊密,把畜禽糞污利用起來,也使農產品質量提升,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一方面覆蓋面很廣、跨度很大,另一方面各個行動可能在推進重點以及進度上都會有差別,如何確保這些行動能夠同步推進取得實效?
葉貞琴:“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確實覆蓋面很廣,環節很多,主體也很多,需要統籌推進。農業部韓長賦部長要求,農業部要把五大行動作為農業發展全局性、戰略性、長遠性的任務來抓,而且一定要抓出實效。從農業部的角度看,要做的事情很多,能夠做的事情也很多,我們重點從四個方面來抓:
,抓好組織領導。農業部成立了五大行動的領導小組,韓長賦部長任組長。每個領導小組都有一套領導推進機制,每一個行動都由副部長擔任“行動隊長”負總責,各牽頭司局負責制定方案、研究推進機制、加強責任分工。這五個行動方案有的已經下發了,有的正在制訂中。農業部將制訂好政策,搞好頂層設計,總結好模式,推動各個地方把工作落到實處。
第二,搞好示范帶動。五大行動是一項新的任務,很多需要先開展試點,探索模式、總結經驗,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和治理模式。比如說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已經遴選出了100個示范縣(市),這100個示范縣(市)既是果菜茶生產大縣,又是畜禽養殖大縣。比如農膜污染治理,今年在甘肅、新疆、內蒙古建立了100個地膜污染治理示范縣,推廣使用加厚地膜,基本建立起回收加工體系,示范縣當季的地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率先實現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
第三,建立推動落實機制。五大行動的落實,要靠政府、靠市場、靠社會多方努力,要形成合力??偟膩碚f有三句話:一是政府支持不可少。今年農業部將整合存量資金,積極爭取增量資金,通過補貼等方式推動各項任務見成效,要以綠色生態為導向,逐步建立政策和項目體系。二是市場機制更重要。這五大行動,除了水生生物保護行動之外,其他四個行動都必須建立起市場化運行機制,同時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鼓勵生產經營主體和治理主體等第三方主體共同參與。比如,在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中,就采用了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同時也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撬動各類資本參與有機肥生產和推廣應用。三是考核約束要加強。五大行動光靠農業部門不行,光靠農業部更不行,更要靠地方政府推動落實。我們將建立推動落實機制,做到有標準、有考核,把政策項目、資金安排和考核評價掛起鉤來,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規模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第四,創新技術模式。五大行動的實施,技術性很強,農業部要發揮專業技術和隊伍的系統優勢,積極組織開展產學研協作攻關,加大配套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的研發力度,集成組裝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擴大推廣范圍。例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已經總結出7種糞污資源化處理模式,并印發給各地參考,指導地方因縣制宜,因場施策。
“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是一場總體戰,也是個系統工程。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力量,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特別是要突出重點地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以及現代農業產業園要率先行動起來,統籌推進五大行動,把農業綠色發展的機制建起來、模式立起來,使五大行動能夠早日見到成效,早日造福社會和群眾。
新華社記者:地膜覆蓋被譽為農業領域的“白色革命”,但是農村地膜殘留導致的“白色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請問該如何處理好“白色革命”和“白色污染”這一兩難問題?
廖西元:農膜是繼種子、農藥、化肥之后的第四大農業生產資料,具有明顯的增溫、保墑、除草等方面的作用,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隨著地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斷增長,在局部地區也造成了“白色污染”,成為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近年來,各地農業部門積極推進地膜回收利用,一是加強地膜回收加工能力建設。扶持建設了一批廢舊地膜加工企業和回收網點。二是加強地膜回收治理,大力實施“五個一”地膜綜合治理。三是加強地膜科技創新,產學研相結合,開展可降解地膜的試驗和示范。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行動目標和重點任務,著力推進五個方面的工作。,推進地膜標準修訂。增加地膜厚度、拉伸長度,提高地膜可回收性,強化源頭治理。第二,推進示范引領,在西北地區重點抓好100個示范縣,集中力量,聚焦投入,集成技術,搞出示范樣板。第三,推進機制創新,調整落實好相關補貼政策,由“補使用”轉為“補回收”,加快研究地膜回收生產者責任延伸機制,探索地膜回收責任由使用者轉到生產者。第四,推進科技創新,組織科技力量,重點開展可降解地膜攻關、殘膜撿拾、加工機械研發,建立農膜監測調查制度,加強統計分析工作,完善考核指標體系。第五,推進工作落實,明確責任分工,部門相互配合,主體協同推進,形成合力,確保措施落實到位。
人民日報記者: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中提到,力爭到2020年我國果菜茶優勢產區的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核心產區和知名品牌的生產基地減少化肥用量50%以上。請問這一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如果按期實現,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曾衍德: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已經實施了三年,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化肥使用量基本接近零增長,增速在減緩,有的省份已經是負增長,氛圍正在形成。我們提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的優勢區到2020年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核心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化肥用量減少50%以上,這一目標是經過充分論證,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
我們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主要是“五動”。一是政策扶持促動?,F在農村勞動力成本增加,農民應用有機肥、農家肥費時費力,所以要通過政策引導支持農民應用有機肥。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支持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同時結合沼氣工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等項目,同向推進,形成政策合力。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支持農民利用有機肥,積累了一套好的做法,政策效應是很好的。二是農牧結合聯動。鼓勵就地就近利用好畜禽糞污等養殖廢棄物,積造施用有機肥。這次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示范縣選擇的也是養殖大縣,實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三是技術創新驅動。比如畜禽糞污堆漚環節、施用商品有機肥、沼渣沼液無害化處理環節,初步提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還要創新服務機制,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有機肥替代化肥,有些地方已有很好的經驗。四是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新型經營主體對有機肥的利用有主動性和積極性,要發揮他們在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利用方面的示范作用,引領有機肥替代化肥。五是品牌基地推動。通過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用最健康的土壤生產質的農產品,打造一批綠色產品基地、特色產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增加綠色產品的供給。有的基地做的非常好,用有機肥,打造有機食品,做品牌銷售,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特色化的消費需求。我們認為通過這些措施的推動,通過三五年的努力實現化肥減量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農民日報記者:請問農業部將如何推動新的伏季休漁制度和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禁捕這兩項工作?另外,在海洋牧場建設上有哪些具體舉措?
李書民:這個問題涉及三個方面。關于伏季休漁的制度調整,為確保新的海洋伏季休漁得到落實,5月1日農業部聯合中國海警局在浙江象山、遼寧大連和海南三亞圍繞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和重點對象,同時開展了伏季休漁專項執法行動。重點區域是漁港和漁場,重點時段是伏季休漁期間的一頭、一尾和特許捕撈實施期,重點對象是捕撈輔助船、特許捕撈船、特殊作業方式船、過去多次違反伏季休漁規定的有“作案記錄”的船以及涉漁“三無”船舶。為保障執法取得實效,我們將重點加強執法部門聯動、陸海聯動、線內線外聯動,實現伏季休漁秩序穩定和漁區社會穩定。
關于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禁捕,我們采用先退后禁的方式。先推動保護區捕撈漁民退捕上岸,再對相關水域頒布禁漁令,穩步推進保護區禁捕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引導、地方兜底”的原則,統籌推進漁民上岸安居、教育、醫保、低保、養老以及扶貧等方面的政策落實,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努力拓寬退捕上岸漁民增收渠道,力爭做到漁民退捕有保障、保護區禁捕不反彈。
海洋牧場是基于海洋生態系統原理,在特定海域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構建或者修復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者躲避天敵生物所需要的場所,增殖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利用的漁業模式。2002年以來,農業部積極支持地方開展海洋牧場建設。截至目前,已經投入海洋牧場建設資金55.8億元,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海洋牧場與海上觀光旅游、休閑海釣相結合,年度接納游客超過1600萬人次,成為海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2015年以來,農業部組織開展了海洋牧場示范區創建工作,計劃通過五年左右時間,在沿海創建一批區域代表性強、公益性功能突出的海洋牧場示范區。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創建了兩批42個海洋牧場示范區。今年我們還將組織召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總結先進典型,推廣先進經驗,促進我國海洋牧場發展再上新臺階。
新華網記者:東北作為我國大糧倉,戶均秸稈產量遠高于水平,但它的綜合利用率卻比水平低。請問,如何針對東北地區的特點,因地制宜地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廖西元:東北地區一方面秸稈總量大、還田腐熟慢、離田成本高,另一方面黑土地亟待提高有機質含量,冬季農民又有強烈的取暖需求。我們開展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將圍繞提高秸稈農用水平、收儲運專業化水平、綜合利用標準化水平和市場化利用水平的提高,以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利用為三大主推利用方向,切實做好七個強化。一是強化責任落實。落實地方各級政府、生產經營主體的責任,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強化政策配套。進一步加大對秸稈還田、收儲運、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強化資源整合。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利用,與其他涉農項目資金集中使用、集成力量實現重點突破。四是強化市場引領。綜合利用稅收、財政等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建立秸稈收儲運銷各環節穩定運行的產業化利用機制。五是強化區域聚焦。聚焦重點區域,以縣為單元,加大項目支持力度,確保這些地方首先達標。六是強化績效考核。采取第三方考核機制,定期對行動方案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推動工作落實。七是強化宣傳培訓。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加強模式推介,分層次、分主體開展系列培訓,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宣傳東北秸稈處理的成功經驗和好做法。
農資導報記者: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提出對東北60個玉米主產縣開展試點,推動出臺補貼政策,請問60個玉米主產縣的名單是否確定?補貼政策與去年相比會有哪些調整?
廖西元:我們提出在60個縣開展示范工作,具體到東北地區還需進一步溝通,按程序進行遴選。推動秸稈綜合利用補貼政策的落實,主要包括秸稈還田、收儲運、加工利用等方面。比如還田需要補貼農機、補貼耕作,犁田方面需要對打捆機械、專業化組織進行補貼。秸稈收儲方面,對秸稈收儲臨時堆場,需要推動地方出臺按照設施農用地管理的制度,對收儲量達到1萬噸以上的收儲場給予一定補貼。加工利用方面,需推動地方將秸稈加工用電納入農用電范圍;在燃料化利用方面,要支持生物質供熱、供氣企業發展,對秸稈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爐具給予補貼。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
- 299312025第五屆中國(江西)農業機械及農業科技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昌順利召開
- 26892久保田70-95馬力拖拉機電控功能簡介
- 13723關于變更2025第十三屆內蒙古春季農業機械博覽會會址的公告——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宣
- 132442025西南農機展:丘陵農機、糧油機械、畜牧機械與春耕農機團購節大集結!
- 13175聚焦現代農業!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農機展2月28日盛大舉行
- 12826關于推介2024年設施種植機械化生產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307湖南省關于進一步明確存量變型拖拉機年檢審相關事項的通知
- 12178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 12119拓展終端 開發渠道 | 500家農機企業5000家合作社300家經銷商的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