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故事”王強:耕耘在希望田野上的碩士農民
結緣農業厚積薄發
王強,家住常熟市古里鎮白茆芙蓉村五組,家里人祖祖輩輩務農,父親霍阿二曾經是種田大戶和養豬戶,因此,王強從小就與農業結下不解之緣。2002年,他畢業于江蘇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后先到江蘇隆力奇公司從事軟件開發及網絡的相關工作。2004年回到家鄉白茆,進入江蘇田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一般的管理人員到總經理,一干就是十二年。他雖然不是農業大學的畢業生,但他的愛農情結,讓他深深愛上了這家與農業生產發展密切相關的企業。
為了補齊自己農業專業知識不足的這塊“短板”,平時,他虛心向老農請教,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本本厚厚的專業書籍,如《生物工程》《植物營養學》《土壤肥料學通論》等,一有空就看,回家還經常挑燈夜讀到深夜。2006年,他考進了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通過三年不脫產學習,獲得了碩士學位,他的論文還發表在《中國農機化學報》上。他積極參與公司利用秸稈和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生產有機肥料的硏究和優質田娘大米的培育工作,為發展現代化農業做出努力。
探索“稻鴨共作”新模式
這些知識積累和工作經歷,讓他不斷思考當前農業生產上最突出的問題,他逐漸意識到:要解決農業后繼無人、生產依賴化肥等弊端,必須改變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而農牧業結合的小型家庭農場,就是不錯的選擇。
2016年初,他毅然辭去了田娘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在田娘公司領導的支持下,轉租了“田娘”在康博村的28公頃農田,成立常熟市小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甩開膀子干,準備闖出一條新路子。2016年,他在4公頃水稻田里放養了由鎮江水禽研究所選育的優質稻田鴨1100只,實行“稻鴨共作”,在插秧后,將雛鴨放于稻田中生長,九月下旬出田上市。釆取“稻鴨共作”,鴨能吃掉稻田里的雜草和害蟲,鴨糞可以肥田,鴨子在田里生長期間,不施化肥農藥和除草劑,所以能生產出“生態優質大米”。這種米以高于普通大米50%的價格出售,依然成為消費者的搶手貨。鴨子由于在田間能經常吃到“活食”,所以肉質鮮美,深受大家歡迎。
在麥季,王強在農田里種植綠肥“紅花草”,在這些田里養鵝、養羊,綠肥既可改良土壤,又解決了鵝、羊飼料,鵝糞、羊糞又是好肥料,還生產出了“生態羊肉”和優質草鵝,一舉多得。
緊盯市場良性循環
為了讓更多市民嘗到這種“生態羊肉”,公司特意開設“小強羊莊”,產銷結合,既解決了一部分產品的銷售問題,又打響了公司品牌。王強又動起腦子,在康博村開辟了養殖場,飼養本地湖羊和波爾山羊400多頭,經過繁育,2017年可出欄600頭肉羊,供應市場。養羊可消化掉田間秸稈,羊糞可以肥田,延續了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實現良性循環。
而對一般的大田,王強采用“測土施肥”的方法,根據田里氮磷鉀的含量和作物的需求,科學施肥,做到化肥投放量“最小化”,另外,采用和低毒的“生物農藥”,生產出吃口好、飯粒香的“南粳46”和“蘇香粳100”等優質大米,加工成小包裝后,除供應常熟本市,還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周邊地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憑著對大地母親的一顆赤誠之心,這名青年碩士農民在農村廣闊天地里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創業發展之路。目前,公司與常熟理工學院、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實行科技對接,成立產學研基地。今后,公司還將對基地進行科學規劃,逐步建成生產為主兼具觀光功能、以種養結合為特色的生態農場,進行資源綜合利用,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