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如何看
2017-03-07
中國經濟網5050
核心提示:第二,收入下降怎么看?糧價下降,農民種糧收入必然會受到影響,但對農民收入的減少要辯證、地看。
近期,關于玉米價格下跌、農民手中余糧積壓、種糧大戶因收益過低“毀約棄耕”等問題頗有些議論。一些地方種糧大戶、合作社種植玉米確實出現了虧損,但相當部分是因為租地成本過高,這與對市場缺乏準確判斷、過度追求規模有關。總體看,玉米價格回歸到相對合理的水平,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流通秩序,有利于促進東北玉米庫存消化
去年推出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通過“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建立起玉米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和對生產者的補貼機制,了市場,解開了玉米產業的“死扣”,從根本上盤活了整個產業鏈。這項措施以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著力解決玉米過剩這一農業結構的最突出問題,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期,關于玉米價格下跌、農民手中余糧積壓、種糧大戶因收益過低“毀約棄耕”等問題頗有些議論。客觀講,這些現象在個別地方是存在的。、客觀、準確地看待這些現象,廓清發展迷思,既是正確認識問題的需要,更是做好下一步工作、深入推進改革的需要。
,價格到底降幾何?改革前國內外玉米價差明顯,改革后玉米價格撐不住、出現回落,這一變化市場早有預期,農民也有充分思想準備,在改革設計框架之內有充分考慮。
有議論說,現在玉米價格下跌過多,只有四五毛錢,這不符合當前玉米價格總體真實水平。從情況來看,2016年玉米平均價格為每斤0.81元,比上年下降0.17元,降幅約為17.3%。具體到東北4省區,綜合有關部門調研和市場報告結果,2月下旬價格穩定在每斤0.60元至0.85元區間,比其他產區價格、南方地區進口玉米到岸價低0.1元至0.2元。總體看,玉米價格回歸到相對合理的水平,各個環節、各地區之間合理的比價關系也基本形成。這樣的價格是市場形成的,是各個主體在考慮成本收益基礎上相互博弈的結果,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流通秩序,有利于促進東北玉米庫存消化。
在玉米價格問題上產生一些不準確的看法,主要是忽視了玉米價格的復雜性。與標準化的工業品不同,玉米作為一種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水平與品種品質、干濕狀態、交易環節、交易區域等密切相關。農民地頭一個價、收獲后一個價;濕玉米一個價、干玉米一個價;經紀人一個價、購銷企業一個價;貿易商一個價、加工企業一個價;產地一個價、港口一個價;北方一個價、南方一個價。不同品種、不同品質玉米之間的價格差異也不小。評價玉米價格降幅,要用同一把尺子來衡量,以可比口徑來比較,不能拿個案價格、極端價格做標準。行業內常用的玉米價格一般指含水量14%的標準玉米,而一些地方玉米含水量超過40%,考慮到水分扣除以及烘干費用等,收購價自然就低。此外,改革后東北產區玉米的品質差價、地區差價拉開,優質飼料玉米比普通玉米每斤高出0.2元,交通條件好的地區玉米價格比偏遠地區每斤高出0.25元。如果不區分這些差異,簡單拿偏遠地區農民的潮糧價格與上年臨儲價格比較,就可能夸大價格降幅,對人們的認識產生誤導。
第二,收入下降怎么看?糧價下降,農民種糧收入必然會受到影響,但對農民收入的減少要辯證、地看。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