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走出去”要解決好六大問題
跟我國其他產業“走出去”相比,農業“走出去”落在后面。單純從速度來看,這些年來我國農業“走出去”還是比較快的。但與我國農業的地位相比,這是很不夠的。我國農業占GDP的比重是9.2%,農產品貿易占整個進出口貿易的比重是4.6%,但農林牧漁業對外投資的存量和流量占整個對外投資的存量和流量的比重仍然很低。從存量的角度看,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達到8800多億美元,其中產業只占1%。從流量的角度看,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200多億美元,其中產業只占1.7%。這充分表明,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中,農林牧漁業大大滯后于其他產業。與日本等人多地少、對進口農產品依存度較高的相比,我國農業“走出去”更是滯后。
既然農業“走出去”勢在必然,而它又落在后面,所以下一步需要考慮怎樣加快農業“走出去”的步伐。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對以下六個重大問題審慎考慮:
,投資目的。農業“走出去”的目的,到底是為了滿足國內需求,還是為了提高全球農業產能?談到農業“走出去”,人們往往會想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農產品需求不斷增長,而國內的自然資源又不足以支撐這種需求的增長,所以需要利用全球農業資源。在很多農業對外投資項目中,確實是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走出去”的基本出發點。但是,也有很多投資行為并不是為了滿足我國國內的需求,而是從全球的角度,什么地方的投資空間大、投資機會多,就到什么地方去投資。這實際上相當于“買全球、賣全球”,是提高全球農業產能、滿足全球市場需求。從企業的角度講,這是一種理性的選擇。這兩種目的的投資我們都應該支持。但面向未來,我們應該從戰略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多地支持彌補中國國內自然資源不足的投資行為,支持企業圍繞進口農產品進行投資布局。
第二,投資主體。究竟應該靠誰“走出去”?現在農業領域,包括其他基礎產業,“走出去”基本上是靠國有企業。到目前為止,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中,仍然是國有企業占50%以上。按央企與地方企業劃分,央企又占50%以上。國有企業有其優勢,但在對外農業投資中,要重視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作用。
第三,投資領域。是去種地養畜,還是去投資農業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現在一提到農業“走出去”,更多想到的是圈地,例如買法國的葡萄酒莊、買新西蘭的牧場。最近從媒體上看到,在澳大利亞這樣的地方,去圈地的動作已經引起了一些地方的警覺,現在要圈地是比較困難的。我們應該把對外農業投資的重點放在倉儲、碼頭、物流、加工領域。
第四,投資地域。確定投資地域有很多原則。比如說資源導向,什么地方資源豐富就到什么地方投資。但也有政治導向,重視什么地方、實行什么樣的區域戰略,就往哪個地方投資。這兩種選擇各有利弊,也各有各的生存空間。目前我國農林牧漁業對外投資的企業達到1356家,其中約有589家是在亞洲地區。“一帶一路”沿線64個中,有相當一部分跟我國的農業互補性非常強,應該是下一步投資的重點區域。南美和美洲也可以尋找到一些重點投資的區域。
第五,投資方式。是創始投資還是并購?白手起家去種地、建牧場、蓋加工廠這樣的機會已經不多了,下一步投資的主要方式應該是在倉儲、物流和加工等環節進行并購。對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進行投資,同樣能提高我們對國外農產品和農業資源的掌控能力。
第六,投資資金。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中小企業)主要還是靠自有資金,以及少量的戰略性投資,很難進行社會融資,特別是很難從金融部門融到資金。這是我國各個產業“走出去”普遍遇到的瓶頸,更是農林牧漁業“走出去”的薄弱環節。應該從戰略的高度,推動各種融資渠道把農林牧漁業作為優先支持的領域。要用好用足現有農業專項資金,充分發揮上合組織框架的農技推廣和人員培訓基金以及中國向糧農組織捐贈資金的作用。要發揮綜合性資金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絲路基金、中非合作基金、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中國國際投資公司資金、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境外投資專項貸款”,開發銀行的“境外投資股本貸款”,都應該有意識地向農業領域傾斜。要發揮我國的影響力,推動亞投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金磚銀行等綜合性的多邊融資機構,對農業領域的投資項目進行傾斜。在農業“走出去”過程中,產業資本的“走出去”和金融服務的“走出去”,這兩者之間應該很好地協調配合,這樣才能使農業“走出去”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