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產業面臨“寒冬”糧農如何應對?
“寒冬”來臨產業面臨“三高”壓力
記者調查獲悉,種糧大戶們反映的小麥價低,種植效益不高,并非個案,它是我省整個小麥產業在轉型時期的一個縮影。
“廣漢一年產小麥8—10萬噸,商品率為50%,即農民除卻自食自用外,還有一半的小麥要流入市場銷售。但這些流入市場的小麥大多用作飼料生產和釀酒,真正能成為商品口糧的小麥少之又少。”廣漢市糧食局負責人黃涉認為,品質不高是四川小麥的一大短板,商品小麥高度依賴飼料和釀酒轉化,是另一個瓶頸。
6月3日召開的全省夏糧收購工作會議分析認為,包括小麥在內,當前國內糧食價格正在面臨高產量、高收購量、高庫存量“三高擠壓”的威脅,糧食供求形式復雜多變,解決好四川5000萬種糧農民“賣糧難”問題,已成為糧食流通部門一項重要的工作職責。
“2003年我省小麥價格處于一個低點,后來逐步上升,2013年到達頂點2.6元/公斤,隨后開始有波動地下跌,何時觸底,還不得而知。”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四川小麥受酒類等產業轉化需求不旺、面粉企業減產等影響,價格難以走高。在接軌國際糧價和國內糧食去庫存工作的推進下,未來2—3年小麥價格下行壓力大,變數多,產業各方要做好應對準備。
如何破題優化結構做優品質“當前小麥產業面臨諸多難題,再加上小麥庫存壓力大,質量差,收購成本高,我們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更要發揮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小麥收購,切實幫助農民解決賣糧難題。”黃涉告訴記者,當地小麥收購分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兩大主體,分別占到小麥收購市場的2/3和1/3。國有企業常年收購小麥3千萬公斤左右,目前已完成了90%的收購量,在國有企業的帶動下,當地的民營企業也積極加入小麥收購大軍。
“今年小麥質量不高,收儲企業只能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幫忙收購小麥,拓展銷路,保障農民利益。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要走出當前的困境,根本還是要優化產業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瞄準我省小麥口糧消費缺口,或針對企業需要,種植適銷對路的專用品種,降低種植成本,做優產品品質。”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射洪縣種糧大戶文正清認為,當前正鼓勵種養業循環發展,在小麥種植面積不減少,品種不做改變的情況下,發展養殖產業,就地消化小麥既能破解庫存壓力,又能增加農業附加值。目前他已做好準備,明年將涉足養殖業,走種養循環之路。
成功案例訂單農業幫了農民
雖然今年小麥行情走弱,但在廣漢,仍有部分種糧大戶兜住了種植利益。
市場上的小麥價格跌到1.86元/公斤,很多農民在賣與不賣之間糾結徘徊,但廣漢市南興鎮義安村的種糧大戶謝長發卻淡定自若。因為他家的小麥在播種之時就簽了訂單,現在幾百噸小麥存在庫中,他只需坐觀市場走勢。如果后期價格仍舊低廉,他便將小麥全部賣給協議收購企業,對方承諾將以高于市場價0.08元/公斤的價格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