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助陣,農民輕松過三夏
農民有“機”可乘
“‘三夏’農忙不再忙,全靠農機挑大梁。”青化鎮種糧大戶魏建華站在自家的地頭氣定神閑,“我原來種十多畝地,現在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780畝,今年免耕播種訂單小麥350畝。種的地雖然多了,卻比原來還輕松,因為現在收、耕、種全程機械化,‘三夏’大忙現在不再忙了。”
這幾年魏建華先后投入近320萬元,購置了多功能收割機、秸稈還田機、旋耕機、播種機、深松機等農業機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并組建了運豐農業專業合作社。
“一下子置辦這么多農機具,多虧了有農機補貼政策,如這臺1104拖拉機原價13萬元,享受補貼后,我自己只出了8萬元。”魏建華說。
近幾年岐山縣機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全縣已擁有各種農機械2萬臺(套)、總動力38.5萬千瓦,全縣65%農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給秸稈找出路
秸稈禁燒一直是夏收的“老大難”問題。今年,岐山縣從為秸稈找出路入手,對秸稈粉碎機、秸稈打捆機敞開補貼,“三夏”秸稈禁燒取得明顯效果。
在岐山縣雍川鎮小營村的麥田里記者看到,前面的聯合收割機過后,后面的打捆機開始把麥秸打成棱角規范的捆,而后由購銷商直接裝車運走。村干部告訴記者,打捆機是政府補貼給農機手的,打捆業務對農民分文不收,麥秸捆仍歸農民所有,可以直接賣給購銷商,也可以聯系養殖場銷售。這樣平均一畝地可以為農民增收100元,因此很受農民歡迎。政府的大力支持,既避免了焚燒污染,又提高了秸稈的利用率。
小營村村民高興地說,“現在政府多操心、農民就省心。我們不動手、不花錢,秸稈也有了出路,再也不燒麥草了。”
農機手告訴記者,他們安裝一臺粉碎機憑購買票據補助400元。收割機“嫁接”粉碎機就成了新型的“二合一”收割機器,收麥的同時直接將秸稈粉碎還田。這樣等于給土地施了一次“天然”肥料,又將秸稈對環境的污染降到了。既節省了生產成本,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三控”技術促夏種
在岐山縣一些鄉鎮,很多大型收割機都是“收、耕、種”一條龍作業,前面麥子收過、秸稈粉碎還田,后面玉米等農作物已點播完畢。在農技人員指導下,控肥、控水、控藥的“三控”技術在夏種中推廣開來。
“三控”技術的使用和推廣,離不開農業干部和農技人員的付出。“三夏”時節,縣鄉干部及農業技術人員先后深入全縣9個鄉鎮,宣傳推廣玉米深松施肥精量播種、農機深松、秸稈綜合利用和玉米管理新技術,組織成立跨區作業接機服務站5處,制作懸掛條幅10條,制作“愛我農機·大美田野”漫畫手冊5000份,印發致農機手和農民朋友的一封信1.05萬份,控肥、控水、控藥的“三控”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推廣應用,為奪取秋糧農作物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