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規模經營:不能“揠苗助長”
據媒體報道,兩年前,一種糧大戶拿著打工積攢的十幾萬元返鄉流轉了50畝土地種地,考慮到收益可觀又有政府補貼,于是在去年又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玉米,沒想到秋收后玉米價格大跌,連本都賠了進去?,F在這500畝地成了燙手山芋,想接著種,可是土地租金、生產資料都需要大量資金,自己籌上錢,短時間里土地又轉不出去,左右為難。本想著通過擴大土地經營規模,能賺個大錢,沒成想卻吃了個苦果。
類似將農地規模經營視作一個“淘金地”者不在少數。然而,不同的農村地區發展不一,經營者的經營能力和經營條件也不一樣,盲目擴大規模,造成自身經濟虧損不說,農民的效益也得不到保障,還將影響到后續城鎮化的推進。因此,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應“適度”與“發展”并行,不能“揠苗助長”。
首先,經營者要擺正心態,發展需要循序漸進,認識到掌握市場行情和管理知識需要逐步積累。
其次,在計劃擴大規模前,經營者應該做好評估分析,包括所在地城鎮化進程、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和土地承載力及適合項目等。
目前,包括新疆昌吉、安徽阜陽和湖南漢壽等地在內的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轉工作中紛紛嘗試PPP合作模式,當地農經局與第三方機構土流網展開合作,政府發揮監督審查職責嚴防“非糧化”和“非農化”的同時,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力量,專業化的土地評估和農業項目、土地金融等服務得以在“適度”范圍內實現,給有土地流轉需求和規模經營需求的農戶帶來實惠。
“我有3萬多畝山林地的使用權,一直想找人合作進行項目開發,開始規模經營,但是由于資金、技術、項目等原因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大面積山地處于閑置狀態。”云南德宏的莫先生后來在土流網上發布土地信息后,不僅找到了合作伙伴,還通過土流網專業的項目開發人員實地評估勘測,最終確定進行煙草規模種植,目前收益比較好,平均每畝可以獲得3000元左右的純收入。
此外,當地政府要對經營者進行正確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壯大。土地規模經營發展速度、承包規模和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經營主體的科學文化素質、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經濟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