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玉米種植結構 如何做到調整賺錢兩兼顧?
那么,在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的過程中,如何做到調結構和農民賺錢兩者兼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李長安認為,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按照部署和節奏實行謹慎操作,切不可操之過急。
李長安:“鐮刀彎”地區是我國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地區。目前我國正在不斷加大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力度,而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結構調整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去年農業部專門發布了《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而且《“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也正在抓緊制定。按照《指導意見》的規劃,力爭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比目前減少5000萬畝以上,重點發展青貯玉米、大豆、經濟林果和生態功能型植物等。因此,在農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農民利益為主,不能以犧牲農民利益為代價搞“一刀切”,不搞強迫命令。也就是說,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時,要注意兼顧農民利益和保護農民種植積極性,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一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按照部署和節奏實行謹慎操作,切不可操之過急。
李長安認為,要做到調結構與農民賺錢兩者兼顧,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及時釋放正確信號,合理引導農民自主決定如何調整種植結構。
李長安:具體來說,一是要把糧食結構調整與扶貧結合起來。“鐮刀彎”地區大都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通過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優化品種,達到農民增收,扶貧效應明顯的效果。二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應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將當前調結構的重要意義、替代品種、技術路徑等內容,傳遞到千家萬戶每家每戶。三是加強技術培訓,只有強大的技術支持農民才會調。要選擇精干師資,下鄉進村開展手把手面對面培訓,讓受訓農民學得會用得上。四是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和經營自主權。種什么,不種什么,要讓農民自己作主,讓農民依據市場價格、通過比較效益來決定如何調整種植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