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減種 農民種啥?看央視爸爸怎么說
為什么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
央評君了解到,從2007年起,為了保護農民利益,提高種糧積極性,中國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之后每年玉米價格都有所提高。以黑龍江省為例,2008年玉米臨儲價格為每斤0.74元,而到了2014年達到每斤1.11元。中國國內糧價不斷上漲,而國際上,玉米價格下降趨勢明顯。雖然去年中國下調玉米臨儲價格,但目前與國際玉米價格每噸價差仍高達600多元。“價格倒掛”導致玉米庫存高企,加工企業大量用進口玉米或玉米替代品,而中國國內生產的玉米則缺乏價格競爭優勢。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玉米庫存量在2.5億噸,國儲玉米庫存壓力巨大。那么巨大的庫存是收儲政策造成的嗎?
向松柞(財經評論員):需要用市場調節機制消化賣不出去的農產品
首先是收儲的政策,第二是糧食。即便有糧食十二連增,十二連增背后實際上有很多東西賣不出去,或者沒有市場消化,所以現在要建立一個市場調節的價格機制。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
李國祥(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收儲政策調整是從資源環境、的角度考慮問題
當然不是收儲政策的問題,很多人認為玉米的問題是收儲政策帶來的,我完全不同意。實際上玉米不僅是中國多,美國也多。所以把收儲政策跟現在玉米的困境等同起來是有問題的?,F在調整玉米政策,是希望農民少種一點玉米,這是從農民利益的考慮,也是從資源環境和的角度考慮。
李國祥表示,我們整個里面現在玉米的種植面積大概是5億畝,如果是減種五千萬畝大概就是10%,應該來說也不是很多。
不種玉米該種啥?
玉米收購從“政策市”轉向“市場市”,意味著今后中國玉米價格可能逐步與國外價格接軌,將有助于加快玉米種植結構調整,減輕玉米高庫存的壓力。但是玉米臨儲政策的調整,有人擔心會減少農民的收入。央評君也通過數字一百做了一個調查,減種玉米之后你最需要做好哪項工作,將近60%選擇了技術支持。
向松柞(財經評論員):農業轉型升級需要更多的財力支持
我選擇這三者,這三者都重要,就是說你首先信息傳遞,市場現在需要什么?我們通過財政補貼,你讓農民別種了,回歸到濕地回歸到草回歸到樹林,他不種了他靠什么生活?那你就需要財政去支持去補貼,但是如果你要種經濟作物確實很難的一件事,比如說你種水果,水果一年兩年可能沒有收成,而且周期非常長,所以你說的這三件事他都重要,所以我覺得農業轉型過程轉型升級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所以我認為玉米減種可能還要拿出更多的財力來逐漸的平穩的實現這個過程。
李國祥(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就說這個現在玉米我們調節下來讓農民種什么,這個不僅僅是農民自己的事情,我們政府在公共服務商特別是信息傳遞以及技術推廣方面,要發揮更大的作用,目前來看我個人覺得我們把調下來種什么,一定要避免農民盲目的來種,所以說信息我們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技術支持,實際上我們互聯網還是沒有充分認識在市場經濟當中信息的價值,你種對了賺錢,種錯了甚至比玉米還虧,所以說為什么我們有的時候玉米調理不好,那么實際上就是信息的問題,信息不對稱。
李國祥還給央評君介紹了黑龍江省明水縣興仁鎮玉米減產種植經驗。在經歷了去年玉米豐產農戶減收的尷尬后,那里的農民將家里的土地交給合作社,改種糜子,之后他們將糜子編成掃帚出售,每把售價3塊錢的掃帚,日銷量在4000多把,市場供不應求,農戶一年收入達兩萬元,算下來比之前單靠種玉米收益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