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產增效新技術
2016-04-05
河北省臨城縣農業局 6370
核心提示: 夏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之一,其生產栽培技術直接關系到玉米的產量和收益,現就夏玉米高產栽培新技術介紹如下: 一
夏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之一,其生產栽培技術直接關系到玉米的產量和收益,現就夏玉米高產栽培新技術介紹如下:
一、“一增四改”集成增產技術
“一增四改”即合理增加玉米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品種,改麥田套播為貼茬直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進一步提高夏玉米的產量。
具體為:
1、 一增:就是通過合理增加玉米種植密度,相應增施肥料,進一步挖掘夏玉米的增產潛力。根據品種特性和生產條件,因地制宜將夏玉米的種植密度每畝增加500~1 000株,使其達到4 000-4 500株/畝,從株穗數上達到增產目的,實驗證明增產效果顯著。
2、 一改:就是改種耐密型高產品種。耐密型高產品種特點是耐高密度,耐肥水,密植而不倒,果穗全、勻、飽;具有較大的密度范圍和較強的抗倒伏能力;通過改種耐密型品種,提高玉米的肥水適應能力和耐陰雨寡照的能力。改種耐密型的高產品種,是此項技術的基礎和關鍵。
3、 二改:改麥田套播為貼茬直播,并適時晚收。麥田套播限制了密度的進一步提高,增加了粗縮病等病害的發生,降低了群體的整體度,導致產量降低。而貼茬直播減少了農耗,爭取農時,增加了種植密度,提高了幼苗的質量,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增加了產量,提高了品質,并更適于簡化栽培和機械作業,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4、 三改:改粗放用肥為科學配方施肥。目前我國化肥利用率低(<3%),肥料的種類、數量、施肥的比例、施肥時間及方法不合理。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以肥調水,水肥偶合,可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每畝可以提高玉米產量50千克以上,并大幅度減少化肥的浪費和對土壤造成的危害。
5、四改:通過改人工種植、收獲等農事活動為機械化作業,不僅可以減輕繁重的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有利于播種出苗,減少勞動強度,節本增效,提高播種、施肥、收獲等田間作業質量。
二、機械單粒精量播種技術。
夏玉米單粒精量播種技術是應用玉米精量播種機,按照玉米田間要求的留苗密度及行距、株距,實施播種,一穴一粒,確保“一粒種子一棵苗”的玉米播種技術。此技術要求種子發芽率達到95%以上(常規種子為85%以上),純度達到98%以上。機械化單粒精量播種,可有效減少用種量,與傳統條播穴播相比,畝用種量可減少1-1.5千克,同時可省去間苗、補苗環節,減少勞動力消耗,達到苗齊苗壯,畝增產10%左右。每畝節約成本80元-100元,每畝增加收益200元-260元,可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通透栽培技術。
此技術是寬窄行或不同株距配置達到通風透光提高產量的栽培技術。通過采用高產抗逆耐密良種,采取大壟寬窄行、間作等種植方式,改善和增加植株通風透光狀況,實現擴源、強流、增庫,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提高玉米質量,增加產量。該技術要求
1、 要應用耐密品種(中矮稈,株型緊湊和半緊湊);比空技術模式。采用種植2壟和3壟玉米空1壟的栽培模式;
2、要田間玉米分布改變實現密植栽培;主要是:
大壟密植通透栽培技術模式。把原來60-70厘米的2條小壟合成130-140厘米的一條大壟,在大壟上種植2行玉米,玉米大行距(寬行行距)為90-100厘米,窄行行距30-40厘米,形成寬窄行栽培。
四、節水灌溉技術。即從大水漫灌發展為噴灌、滴灌和膜上灌溉等技術。
1、噴灌的優點:具有輸水效率高、地形適應性強和改善田間小氣候的特點,且能夠和噴藥、除草等農業措施相配合,節水、增產效果良好。對水源不足、透水性強的地區尤為適用。一般情況下,噴灌可節水20%~30%,增產10%~20%。
2、 滴灌的優點:是利用滴頭或者其他微水器將水源直接輸送到作物根系,灌水均勻度高,且能夠和施肥、施藥相結合,是目前最節水的灌溉技術。
3、膜上灌的優點:是由地膜輸水,并通過放苗孔入滲到玉米的根系。由于地膜水流阻力小,灌水速度快,深層滲漏少。而且地膜能夠減少棵間蒸發,節水效果顯著,和常規灌溉相比,膜上灌節水幅度可達50%。
五、深耕(松)改土技術。
深耕深松可打破犁底層,改變耕層淺的狀況,提高了土壤蓄水、降漬、保墑、保肥的能力,為作物的播種發芽、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促進玉米根系深扎和良好生長,能較大幅度的提高產量,是一項的增產技術。深耕土壤的深度一般不低于20厘米,較深的可達30-40厘米,2-3年深耕一次,深耕后可使土壤容重降低,10-30厘米的土壤容重下降0.17克/立方米左右,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5%,蓄水量增加0.16-0.33立方米/平方米,玉米平均畝增產10%-15%。
六、免耕保護性耕作技術。
利用機械將前茬作物秸稈直接粉碎后均勻拋撒在地表,然后用免耕播種機免耕播種,以達到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實現玉米節本增效的先進耕作技術。此技術可概括為:秸稈覆蓋、免耕(或少耕)播種、以松代翻、化學除草。可顯著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實現“三增”、“四節”、“二省”。“三增”即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年增加0.04%,持水能力增加15%以上,糧食增產5-15%。“四節”即節水10%以上,節肥20%,減少機械進地次數,節約能源30%左右,節省機械作業支出每畝40元,農民每畝增收節支100元左右,“二省”即省工、省時,農田作業時間縮短2/3左右,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保護性耕作的主要技術模式有:玉米寬窄行休閑種植技術、玉米壟側保墑栽培技術、留高茬原壟淺旋滅茬與留茬覆蓋免耕播種技術、玉米溝壟交替休閑種植機械化栽培技術。以上技術要互相結合:即免耕與深松作業相結合;免耕與秸稈覆蓋相結合;農機與農藝相結合;良種與良法相結合,使夏玉米達到高產和穩產。
一、“一增四改”集成增產技術
“一增四改”即合理增加玉米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品種,改麥田套播為貼茬直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進一步提高夏玉米的產量。
具體為:
1、 一增:就是通過合理增加玉米種植密度,相應增施肥料,進一步挖掘夏玉米的增產潛力。根據品種特性和生產條件,因地制宜將夏玉米的種植密度每畝增加500~1 000株,使其達到4 000-4 500株/畝,從株穗數上達到增產目的,實驗證明增產效果顯著。
2、 一改:就是改種耐密型高產品種。耐密型高產品種特點是耐高密度,耐肥水,密植而不倒,果穗全、勻、飽;具有較大的密度范圍和較強的抗倒伏能力;通過改種耐密型品種,提高玉米的肥水適應能力和耐陰雨寡照的能力。改種耐密型的高產品種,是此項技術的基礎和關鍵。
3、 二改:改麥田套播為貼茬直播,并適時晚收。麥田套播限制了密度的進一步提高,增加了粗縮病等病害的發生,降低了群體的整體度,導致產量降低。而貼茬直播減少了農耗,爭取農時,增加了種植密度,提高了幼苗的質量,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增加了產量,提高了品質,并更適于簡化栽培和機械作業,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4、 三改:改粗放用肥為科學配方施肥。目前我國化肥利用率低(<3%),肥料的種類、數量、施肥的比例、施肥時間及方法不合理。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以肥調水,水肥偶合,可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每畝可以提高玉米產量50千克以上,并大幅度減少化肥的浪費和對土壤造成的危害。
5、四改:通過改人工種植、收獲等農事活動為機械化作業,不僅可以減輕繁重的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有利于播種出苗,減少勞動強度,節本增效,提高播種、施肥、收獲等田間作業質量。
二、機械單粒精量播種技術。
夏玉米單粒精量播種技術是應用玉米精量播種機,按照玉米田間要求的留苗密度及行距、株距,實施播種,一穴一粒,確保“一粒種子一棵苗”的玉米播種技術。此技術要求種子發芽率達到95%以上(常規種子為85%以上),純度達到98%以上。機械化單粒精量播種,可有效減少用種量,與傳統條播穴播相比,畝用種量可減少1-1.5千克,同時可省去間苗、補苗環節,減少勞動力消耗,達到苗齊苗壯,畝增產10%左右。每畝節約成本80元-100元,每畝增加收益200元-260元,可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通透栽培技術。
此技術是寬窄行或不同株距配置達到通風透光提高產量的栽培技術。通過采用高產抗逆耐密良種,采取大壟寬窄行、間作等種植方式,改善和增加植株通風透光狀況,實現擴源、強流、增庫,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提高玉米質量,增加產量。該技術要求
1、 要應用耐密品種(中矮稈,株型緊湊和半緊湊);比空技術模式。采用種植2壟和3壟玉米空1壟的栽培模式;
2、要田間玉米分布改變實現密植栽培;主要是:
大壟密植通透栽培技術模式。把原來60-70厘米的2條小壟合成130-140厘米的一條大壟,在大壟上種植2行玉米,玉米大行距(寬行行距)為90-100厘米,窄行行距30-40厘米,形成寬窄行栽培。
四、節水灌溉技術。即從大水漫灌發展為噴灌、滴灌和膜上灌溉等技術。
1、噴灌的優點:具有輸水效率高、地形適應性強和改善田間小氣候的特點,且能夠和噴藥、除草等農業措施相配合,節水、增產效果良好。對水源不足、透水性強的地區尤為適用。一般情況下,噴灌可節水20%~30%,增產10%~20%。
2、 滴灌的優點:是利用滴頭或者其他微水器將水源直接輸送到作物根系,灌水均勻度高,且能夠和施肥、施藥相結合,是目前最節水的灌溉技術。
3、膜上灌的優點:是由地膜輸水,并通過放苗孔入滲到玉米的根系。由于地膜水流阻力小,灌水速度快,深層滲漏少。而且地膜能夠減少棵間蒸發,節水效果顯著,和常規灌溉相比,膜上灌節水幅度可達50%。
五、深耕(松)改土技術。
深耕深松可打破犁底層,改變耕層淺的狀況,提高了土壤蓄水、降漬、保墑、保肥的能力,為作物的播種發芽、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促進玉米根系深扎和良好生長,能較大幅度的提高產量,是一項的增產技術。深耕土壤的深度一般不低于20厘米,較深的可達30-40厘米,2-3年深耕一次,深耕后可使土壤容重降低,10-30厘米的土壤容重下降0.17克/立方米左右,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5%,蓄水量增加0.16-0.33立方米/平方米,玉米平均畝增產10%-15%。
六、免耕保護性耕作技術。
利用機械將前茬作物秸稈直接粉碎后均勻拋撒在地表,然后用免耕播種機免耕播種,以達到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實現玉米節本增效的先進耕作技術。此技術可概括為:秸稈覆蓋、免耕(或少耕)播種、以松代翻、化學除草。可顯著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實現“三增”、“四節”、“二省”。“三增”即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年增加0.04%,持水能力增加15%以上,糧食增產5-15%。“四節”即節水10%以上,節肥20%,減少機械進地次數,節約能源30%左右,節省機械作業支出每畝40元,農民每畝增收節支100元左右,“二省”即省工、省時,農田作業時間縮短2/3左右,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保護性耕作的主要技術模式有:玉米寬窄行休閑種植技術、玉米壟側保墑栽培技術、留高茬原壟淺旋滅茬與留茬覆蓋免耕播種技術、玉米溝壟交替休閑種植機械化栽培技術。以上技術要互相結合:即免耕與深松作業相結合;免耕與秸稈覆蓋相結合;農機與農藝相結合;良種與良法相結合,使夏玉米達到高產和穩產。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