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力挺現代農業,農機發展再續高潮
2016-03-10
中國機械網7230
眾所周知,糧食的規模化種植是提高我國糧食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實現機械化作業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最可行的手段,但如何把土地集中起來,實現全程機械化確是個難題。近幾年,新農村建設中的撤村并鎮政策對規模化種植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可是,從中我們也看到,撤村并鎮、建設新民居只考慮了農民生活質量,并沒有考慮到農業生產的方便性、可操作性。俗話說“丑妻近地家中寶”,集中式的新民居改變了“近地”這個便利條件,種幾畝地都要跑十幾里地,大大降低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城鎮化后,農民各種農業生產資料存放也成了問題。因此,如果不通盤考慮將農民生產和生活的融合統一,實現新農村建設將無從談起。
另外,在我國,農民靠種幾畝地發不了財,大多年輕農民對種地不熱心,對產量高低不感興趣。但地又不舍得不要,不得不種。土地只是當作一種“心理保險”。土地成了農民的雞肋。這一系列問題得不到解決,我國現代化農業將無法實現。
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子
對現代農業生產模式有必要進行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研究,為此,河北省農科院開始在高產穩產、規模化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研究和示范基地建設方面,探索一條適合河北省實際情況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新路子。2011年,該院校在河北省館陶縣南徐村鄉康莊村進行了規模化種植基地建設試點工作,經過五年的實踐,項目基地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選擇條件比較落后的康莊村建立高產穩產規模化種植機械化示范基地,目的是針對我國新農村建設中農田種植規模小、種植效益低、農業政策不完善的現狀,進行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模式研究和相關成套農業機械的研制,形成可持續發展、便于推廣的、大面積種植模式。為各級政府制訂新農村、新土地經營政策提供技術支撐。
首先,在基地建設期間,先后配置了各種農業機械20余套,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配置各類農機具的過程中,項目組利用河北農科院的科研優勢,研發了各類適合用于當地地理條件的田間管理機械,桁架式淋灌技術便是其中亮點。由于河北省水利資源極度匱乏,如何在農業生產中減少無效用水,實現節水灌溉是項目組研究的關鍵。采用桁架式淋灌技術可以實現節約灌溉用水20%以上。第二,對當地的土地進行了初步整合,使當地農業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同時,創建了規模化種植協會,選擇有一定社會經驗、有組織能力的人進行項目實施。先后制定了包括人員、農機具、設備使用管理辦法、獎勵辦法。利用規模化種植協會(合作社)組成農活農機服務隊,農戶繳納一定服務費,全部農活由服務隊完成。利用機械實現及時播種、植保、收獲。達到糧食高產、穩產、節水、節電,省力、省時的目的。第三,進行了新型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探索。利用農科院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在基地推行種子、化肥、農機的統一購買、糧食的統一銷售、農機作業的統一服務。利用規模效益,通過推廣農資、農機、作業服務三方面的“物-機-技”相結合的新型農機農技服務模式,為當地農民服務,降低了生產成本。
經過幾年的研究、試驗,在各個環節實現了機械化作業,經實踐應用,在不減少畝產的前提下,年均用工減少6個,畝節約用工成本500元左右,同時減少生產資料投入150元左右。
實踐中遇到的阻礙
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取得了良好效應的同時,實踐中也發現有一些難題嚴重阻礙了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的發展。
首先,土地集中難是擋在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發展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土地集中連片是規模化種植和提高機械化作業效率的必要條件。但是由于農業政策的缺失和不系統,目前真正能實現土地集中成方連片耕種十分困難。以館陶基地為例,規模化種植協會對33戶農民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說服工作,最后在付出了600斤玉米、600斤小麥的超高年租金才得以實現。在運行過程中由于要進行土地整理,水渠、道路建設,需要占用部分農戶的地,今后可能不能恢復種地,為此又進行了協商和補償。一些農民由于種種原因,中間要求退地等等,造成極大的工作難題。目前的土地流轉是短期的,土地流轉政策不能解決農民對長期生活保障的擔憂。造成了土地集中的困難,從而影響規模化種植,影響機械化的實現。
土地難以集中的另一個原因是土地租金高。據調查,2015年河北省平均土地租金在800元/畝左右。在邯鄲、邢臺等地的一些縣,土地租金在1000-1200元之間。如此高的租金對于農戶來講,基本無利潤可言,以致農民流轉土地積極性不高。
再次,目前務農人員的素質偏低,對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的推廣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由于目前在農村務農的人員主要是60歲以上的農民和婦女,對新技術和現代農業機械的認識和掌握有一定難度,這對實現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不利。
第四,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造成機井不能用、農忙無電、道路狹窄等問題,也使得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的發展放緩了腳步。
幾項工作需重視
通過對康莊村規模化種植基地的建設,我們認為要提高我國糧食的生產能力,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理順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的關系。要降低生產成本需要機械化,實現機械化必須要求規模化種植,規模化種植需要土地集中,土地集中需要土地流轉。因此要制定可行的政策,讓農民主動交出土地。使土地集中在種糧能手手中,必須考慮解決失地農民的待遇和保障。把農業生產與農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第二,嚴格建立種糧大戶進出制度和金融扶持政策。培養新一代農民已是刻不容緩的大事,讓有能力的年輕人種地是必走之路,建立合格種糧大戶的進入和退出制度十分必要。同時為資金不足農民提供金融貸款服務應盡快實施。第三,建立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在實現大規模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之前,應制定農業的標準化種植模式。包括土地整理規劃、基礎建設、品種布局、機械配置等。同時考慮產品的后續加工、存儲等增值服務。
雷沃阿波斯農裝唱響新年熱銷大戲
歲序更新,金猴報喜。在山東濰坊雷沃重工大本營,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春節后迅速掀起一股熱銷高潮,順利開啟全年營銷工作的大幕。
合作社元宵節來購機
2月22日,正值元宵佳節,來自江蘇的17名客人不遠千里來到雷沃重工參觀考察,據了解,他們個個都是擁有2000多畝耕地的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家庭農場主,還有種糧大戶,是規模化農業經營者的典型代表。
“雷沃烘干機我今天上午研究的差不多了,槽數多、材料好,水分測得準,買它準錯不了!”一位合作社理事長簽下訂購協議后高興地說。
在雷沃重工主導產品展示區,客戶們圍著雷沃糧食干燥機詢長問短,通過工作人員的細致介紹與現場觀摩,這17位農機大戶當場就訂購了18臺雷沃谷神水稻機、12臺雷沃糧食干燥機和2臺雷沃大馬力拖拉機。
春耕備播即將來臨。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業務緊緊圍繞用戶需求開展市場銷售與產品品質提升工作。據悉,為更好地讓各地用戶時間在家門口體驗到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產品,各地經銷商正在組織客戶產品體驗活動。
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營銷公司總經理劉慶國與參觀用戶交流時表示:“為你們及時提供最可靠、回報率的產品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點,請用戶朋友們積極參加我們雷沃的體驗活動,放心選購雷沃產品。”
提供愜意用戶體驗
“雷沃谷神GE70收割機我已經關注一段時間了,通過今天了解,感覺這個產品操作更省勁了,各個部件都強化了,整體感覺更壯了!”
連日來,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在江蘇連云港、河北邯鄲、河南駐馬店等地舉行了大型的客戶體驗活動。主動參會的屬地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及潛在客戶絡繹不絕,一大批諸如雷沃谷神GE70谷物聯合收割機、雷沃歐豹大中馬力拖拉機及雷沃農機具產品齊亮相,且優惠活動空前,貨源非常充足。
在河北邯鄲永盛農機有限公司,前來參加體驗活動的新老用戶對雷沃重工推出的雷沃谷神GE70谷物聯合收割機異常關注。邯鄲區域的跨區機手多、水平高,對收割機的性能要求同樣是精益求精,新產品使用了哪些新技術,實施了哪些改進都是這些專業用戶關注的焦點。
雷沃谷神GE70谷物聯合收割機是目前市場上“魅力”的產品。據了解,該產品的特點就是清選干凈、適應性廣、一機多用,尤其在脫粒清選系統及卸糧總成等都進行了結構性升級與強化,大幅度提升了整機的可靠性及工作效率。去年年底以來,一車車雷沃谷神GE70收獲機不斷運往的小麥產區,成為很多高速路上的一景。
雷沃重工執行副總經理、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總經理王玉榮表示,除了向用戶提供的產品,公司將繼續發揮雷沃在信息化服務方面的領先優勢,不斷給用戶帶來愜意的綜合用戶體驗。
升級產品適配市場
“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農機市場,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已經做好了準備,2016年我們將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全新的中高端產品。”王玉榮告訴記者。
雷沃重工作為國內裝備制造業的龍頭骨干企業,在國內收獲機械、拖拉機等市場已連續多年保持行業領先,通過自身不斷的“產品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引領行業發展。
面對目前農機低端市場飽和度已經很高、中高端市場飽和度低、需求態勢連年上升的現狀,近年來,雷沃重工從未放松過對創新與技術的追逐,通過戰略布局全球資源,整合國際高端人力、技術資源,“十二五”期間公司加快了科技創新與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實現公司全球化戰略過程中,公司的科技創新系統明確產品規劃、加快核心技術和質量突破,不斷提升設計質量和產品可靠性,最終實現公司產品向中高端轉型升級。
業內人士認為,因為具備強大的創新資源,也正是因為創新,雷沃重工總是能在時間了解用戶的需求,并通過技術成果轉化成為用戶提供、可靠的產品與服務,并成為國內一家可提供土地整理、耕整、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秸稈處理和糧食烘干農業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的自主品牌。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一批水利、農機、現代種業等工程,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關于我國農機發展相關問題,人大代表、中聯重科副總裁王金富表示,農機工程在農業現代化推進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我們要堅持農機科技創新,致力于推動農業機械化再上新水平,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
王金富代表認為,農機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對降低糧食生產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農機的發展,恐怕目前我國的糧食價格還要高。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和深刻變革時期,土地流轉加速,農業勞動力進一步轉移,新型農業生產組織、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大量涌現,農機工業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王金富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如何提升農業機械科技水平,如何做好農機產業結構調整,作為重要課題擺在我們面前。
縮小差距“互聯網+”農業生產模式創新
王金富指出,現階段我國農機產業整體水平與發達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從行業看,農機行業大企業有待于做強,小企業有待于做專;從產品看,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中高端產品不足。
在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方面,我國基本實現了主要生產過程的全程機械化,綜合機械化率已達到63%,但是仍然存在著主導產品技術水平不高和許多環節的短板等問題。
在主要農業機械產品中,如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與歐美發達相比,在產品技術上還存在代差,特別是在大型化、精準復合作業、智能化等方面差距很大。
在全程機械化方面,尚有諸多短板。如在作業前端育苗以及種子處理方面能力不足;在糧食收獲后處理環節,糧食損失、質量保證、統籌管理等方面還沒有系統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生產過程中,土壤水源、生態保護、生物質再利用、農機農藝融合等方面尚有大量問題需要解決。
在經濟作物生產方面,目前我國全程機械化率水平還比較低,隨著勞動力的不斷減少,經濟作物的生產面臨困境,如甘蔗、棉花、土豆、蔬菜、牧草等經濟作物的機械化生產急需突破和解決。
針對這些矛盾和問題,王金富指出,結合發達農機化發展歷史,農業機械技術和農機企業發展模式必須進行深刻變革,我國“智慧農業”生產應當提上發展日程,有計劃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機”產業化。
科技創新提升農機供給側能力和水平
王金富認為,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對農業裝備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而“農業裝備制造的2025”和“農業生產的2025”,兩者要同步規劃、同步推進。面向“中國農業2025”,中國農機行業不再是單一的“賣產品、賣服務”,而是“提供解決方案”,即為農業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不同作物、不同規模、不同農業生產模式的現代農業生產解決方案。為此,中聯重科適時提出了“農業生產機械化全程解決方案服務商”的業務戰略,并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堅持科技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方面,中聯重科目前可提供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從耕、種、管、收全過程的成套裝備和解決方案。
在糧食和糧食品質方面,中聯重科一直堅持在糧食烘干和貯藏裝備的研究和應用。截至目前,中聯重科可以提供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先進適用的烘干機械,同時拓展到木耳、枸杞等經濟作物烘干。同時,中聯重科致力于用“互聯網+烘干”,使作物烘干、儲運、管理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打造“智慧糧倉”模式。
在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方面,中聯重科已完成甘蔗、油菜等作物生產關鍵環節的機械化,下一步將重點拓展牧草、土豆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
王金富指出,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以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為基礎,融合大數據、云平臺、互聯網、3S技術、自動控制等技術,形成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時代將會到來。
王金富表示,中聯重科“現代農業裝備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體系為公司農機科技創新提供了巨大支持,大馬力高端拖拉機、甘蔗收獲機、節能環保與烘干機等高端農機產品自去年以來先后開發成功并投放市場,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新的競爭優勢。
王金富提出,堅持農機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是農業裝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所在。在我國農業大發展、大變革的形勢下,農機行業必須站在為農業服務的角度,主動思考、主動作為,主動與農業發展相融合,才能有效支持和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本文導航:
- (1) 幾項工作需重視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