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新技術是馬鈴薯生產的“另一只腳”
熊興耀首先介紹了我國馬鈴薯種植分布與區域特點,目前馬鈴薯種植面積8000多萬畝,鮮薯年產量9500多萬噸,主要產區有東北一季作區、中原二季作區、西南混作區與南方冬作區,種植面積在1000萬畝左右的省份有內蒙古、貴州、甘肅、云南、四川等。近幾年,馬鈴薯產業取得了長足進展,平均畝產已由前些年的600多公斤增加到現在的1139公斤,雖然與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也意味著我們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熊興耀認為,實行馬鈴薯主食開發戰略,提高總產,擴大種植面積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單位面積的產量。
增產是為了增效,增效還需降低成本,這離不開新技術的研發推廣。熊興耀介紹說,目前馬鈴薯種植有很多實用技術,比如機械化種植技術、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等等。或是集成馬鈴薯生長發育各個關鍵環節的需求,合理配置生產要素;或是針對常見病蟲害,集成一系列減少農藥用量但保證良好防治效果的技術;或是按土壤水分養分含量和馬鈴薯需水需肥規律,通過可控管道設施定時定量均勻供給水肥,達到節水、節肥、優質、高產的目的。新技術的優勢在于它可以更科學地運用現代農藝、設施和裝備,限度地實現優良品種的生產性能。
實踐證明,栽培新技術在提高馬鈴薯產量、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堪稱與新品種并重的“另一只腳”,但是其推廣普及工作還不容樂觀。熊興耀認為,新技術的普及推廣一方面要重視廣大薯農的技術培訓,另一方面應積極推進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進程,因為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對新技術的渴求更強烈,技術推廣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否則,即便是不間斷地零打碎敲搞培訓,受人力財力等條件限制,加上勞動力基本結構的變化,其效果也只是事倍功半。
展望馬鈴薯產業的未來,熊興耀充滿信心。他們目前正致力于覆蓋保水保溫、水肥一體化、機械化種植、雨養種植、粉壟技術等一系列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到2020年,努力將馬鈴薯的平均畝產提高到1300公斤。但是,現階段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基礎還比較薄弱,研究基礎、經費投入與科研平臺建設等方面與馬鈴薯主食開發戰略地位還不太匹配,熊興耀希望能在馬鈴薯栽培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讓馬鈴薯在主食開發道路上走得更穩,跑得更快。
- 297312025第五屆中國(江西)農業機械及農業科技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昌順利召開
- 13592關于變更2025第十三屆內蒙古春季農業機械博覽會會址的公告——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宣
- 131332025西南農機展:丘陵農機、糧油機械、畜牧機械與春耕農機團購節大集結!
- 13064聚焦現代農業!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農機展2月28日盛大舉行
- 12715關于推介2024年設施種植機械化生產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126湖南省關于進一步明確存量變型拖拉機年檢審相關事項的通知
- 11967拓展終端 開發渠道 | 500家農機企業5000家合作社300家經銷商的PARTY
- 11858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 10989農機出口大機遇,澳大利亞農業展有哪些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