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 不用化肥農藥行不行
先不論這些說法或者方法的對與錯,單是“它們”的存在就在說明著一種現象——從角度看,老百姓不知道該吃什么了。而追根溯源,餐桌又直接指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那么,化肥和農藥究竟有多大的“罪過”?該不該使用化肥農藥?化肥農藥能不能不用?
化肥農藥越用越多,農業部提出使用量零增長方案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由于基礎地力偏低,化肥對糧食增產的貢獻是立下不朽功績的。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估算,全增產的糧食中,化肥的貢獻率占45%-55%。我國應用化肥的歷史并不算長,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普遍使用至今,不過40多年。但是,化肥的用量呈直線增長趨勢,確是不爭的事實。資料顯示,從1979年至2013年35年間,我國化肥用量由1086萬噸增加到5912萬噸,年均增產率5.2%。其中,化肥用量較大的作物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設施蔬菜,用肥量更大。數據還顯示,每年5800多萬噸的化肥使用量,當季利用率僅為33%,比發達低了20個百分點左右。
過量施肥不僅影響農產品品質,還會導致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等土壤退化問題。土壤PH值每下降一個單位,重金屬鎘的活性就會提升100倍。PH值下降到4.5,土壤養分比例就會失調,病蟲害增多,造成作物減產30%以上。另外,過量施肥還會引起土壤板結,地力下降,造成面源污染,影響農產品質量。例如,氮肥的過量使用會導致氮素滲入地下水,使水源受到亞硝酸鹽類的污染,給人們帶來增加癌癥發病率的隱患。
農藥則是隨著氣候變化和栽培方式的改變,農作物病蟲害多發、頻發、重發,使用量在2012年至2014年間平均達到了31.1萬噸。而其平均利用率僅為35%,大部分通過徑流、滲漏、飄移等流失,病蟲害卻由于抗藥性增強,越來越難防。例如,除草劑、殺蟲劑越用越多,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控制害蟲和雜草,反而把有害部分留在土壤、空氣中,大大減少了野生物種和鄉村生物的多樣性,直接導致土壤肥力下降。
今年2月,農業部出臺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不用化肥農藥,不行!提倡減量增效合理使用
地球的生物圈是一個循環體。植物利用太陽光,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再從土壤中吸收氮、磷、鉀等,轉化為氨基酸、蛋白質、有機物等。這,就是人類的植物性原料來源。反過來,植物要生存,也需要補充營養。其中,一部分來自自然界中的植物殘體、動物尸體、排泄物等,另一部分則需要人為補充。肥料的作用即是提供這一部分養料。
中國土壤學會會員、太原師范學院教授王文忠從上黨盆地平原和丘陵地帶不同的種植方式中,分析了化肥使用的必要性。他認為,國內在土地利用方面依然存在投資少、方式粗、效率低。區域利用水平差異較大等問題。以長治一帶為例,丘陵山區的耕種方式中依然有人在用漢代發明的犁鏵耕地,平原地區盡管機械化水平高了些,但是依靠化肥的大量使用維持增產。這種生產方式的結果是236個中國農民相當于1個美國農民的生產效率。但是,這不是犁鏵的錯,也不是化肥的錯,錯是錯在不科學。
“如果不用肥料,全球60億人的吃飯問題怎么解決?這不是一個小問題,”王文忠說,“英國洛桑實驗站連續170年的試驗結果表明,科學施用化肥,可以以無機促有機,改善耕地質量。目前的關鍵是合理使用化肥,即結構要合理、方式要改進、用量要適當。”
農藥一直因農產品質量等問題受到關注,在農藥施用上,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常務理事、農業大學教授高希武堅持“防治植物病蟲害不用農藥不行”。
他認為,作物有生物學和經濟學兩種性,人工培育環境下形成的作物以經濟學性狀為主,容易受病蟲害威脅,需要進行人為保護,如進行農藥防治、機械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農藥防治是目前較普遍采用的,而且,一旦發生大面積的病蟲害,農藥防治仍然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隨著科技的發展,其對非靶標生物的毒性已經越來越低,而對植物的系數也一直在提高。所以,在日常防治中,不是不使用農藥,而是盡可能減少農藥用量。
不用化肥農藥,可行!實踐中技術支持穩產增收
在運城平陸,青嵐制粉廠種了兩塊試驗田,都是旱地,都沒有使用化肥農藥。
一塊是與制粉廠僅一墻之隔的十幾畝試驗田。這塊地的做法是,每年只深耕土壤,然后施用農家肥。老李是這里的當家人,他從小到大都在平陸種小麥。“平陸每年的6月就開始收麥子,那時候蚜蟲、紅蜘蛛等剛剛出現,不等它們發展起來,麥子就收完了,所以不需要打農藥。用農家肥、不打藥,幾年過來,土壤疏松了,產量也沒減少,還沒有農藥殘留。用這小麥蒸出來的饅頭有味道。”老李說,“這個方法的毛病是,土地緩過勁來需要幾年的時間。”
另一塊是2000畝的試驗田,是青嵐制粉廠與當地農戶簽約的土地,用的是“北京三安”技術。這套技術的特點是不用化肥農藥,成本低、產量高、口感好。這套技術有4個關鍵要素,一個是土壤凈化劑,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屬、化肥農藥殘留等;一個是活性生物肥,含有多種功能的微生物;一個是制肥素,有效利用農家肥;一個是植物保護劑,用阻斷信息的方法提前保護植物。2015年,這些旱地小麥中,的畝產達到了450公斤。
在長治沁州綠的蔬菜大棚里,也不見化肥農藥的影子,蔬菜生長的全過程用“二維碼”記錄。這里,傳授花粉用的是蜜蜂,每個棚兩箱,每年定時從國外進口;防蟲用的是黃黃綠綠的紙板;養料是農家肥。
在太原晉源區一塊200畝的農場里,種植是呈條塊化的,一個條帶與一個條帶種植的作物都不一樣。這些生物條帶就是他們防蟲治蟲的密碼,進行隔離、輪作、間作。現在,不僅有了害蟲的天敵,還有了燕子、蜻蜓、蛤蟆、蛇、蜜蜂、螳螂、瓢蟲等,生態得到了有效改善。
實踐中,很多技術支持了不用化肥農藥,還保證了穩產增收。但是,相較于大規模的種植、養殖,這些實踐還是小眾,還需要繼續探索。當下,最關鍵的依然是控制使用量。
- 299312025第五屆中國(江西)農業機械及農業科技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昌順利召開
- 26892久保田70-95馬力拖拉機電控功能簡介
- 13723關于變更2025第十三屆內蒙古春季農業機械博覽會會址的公告——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宣
- 132542025西南農機展:丘陵農機、糧油機械、畜牧機械與春耕農機團購節大集結!
- 13175聚焦現代農業!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農機展2月28日盛大舉行
- 12826關于推介2024年設施種植機械化生產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337湖南省關于進一步明確存量變型拖拉機年檢審相關事項的通知
- 12178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 12119拓展終端 開發渠道 | 500家農機企業5000家合作社300家經銷商的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