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體化:接地氣的現代技術
2015-07-20
農民日報7050
核心提示: 河北6月,地里的麥穗飽滿干燥等待機收。高產麥田金澄無邊,仔細看過去,只見離地1米多高處隱隱現出一道道彩虹。趙縣王西章鄉西湘洋村合作社負責人路少華介紹,這片2000畝實施了水肥一體化的麥地,農民已經點播了下茬玉米,此時田中鋪設的微噴管在為種子出苗輸水。
河北6月,地里的麥穗飽滿干燥等待機收。高產麥田金澄無邊,仔細看過去,只見離地1米多高處隱隱現出一道道彩虹。趙縣王西章鄉西湘洋村合作社負責人路少華介紹,這片2000畝實施了水肥一體化的麥地,農民已經點播了下茬玉米,此時田中鋪設的微噴管在為種子出苗輸水。
之前在北京至石家莊路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博士形象地描述:“根是苗的嘴,水是肥的腿。水肥一體化就是把水分和養分直接輸送到作物根系最集中的土壤區域,方便快捷、適時適量地供應,讓莊稼渴了就喝、餓了就吃,可以說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一號技術’。”
近年來,高度重視節水農業工作,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2012年開始實施東北4省區“節水增糧”行動,投資380億元推廣噴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3800萬畝。2014年又啟動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將水肥一體化列為骨干技術,在河北省進行大面積推廣。據專家估計,華北地區適宜應用各種模式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面積超過2億畝,如果加以推廣普及,一年兩季平均畝節水110方,每年可節水200億方。畝節肥15公斤(折純),每年可節肥300萬噸(折純)。
“老百姓最關心的是省工。”河北省土肥站站長王賀軍說,現在雇人澆地一小時30元,如果一天掙不到200元都雇不到人。藁城金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金奎告訴記者,他們1000畝實施水肥一體化的麥地,每畝節肥1/3、節水40%、省電30%、因取消畦埂增地10%,尤其能省工60%。趙縣西湘洋村63歲的周榮起負責看井,他每天只要下地1~2小時,“10分鐘開關一次閥門,其余時間回家喝茶”。
水肥一體化最核心的就是把肥料溶解在水中,灌溉和施肥同時進行。省土肥站節水科科長張里占說,用微噴進行灌溉老百姓掌握起來還比較容易,但施肥就不那么簡單了。雖然施肥技術上沒有問題,但有些地方配置的施肥罐較小,一會兒就得加一次,老百姓嫌麻煩。金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座機井房外,合作社技術負責人魏拴柱介紹了罐改池后施肥量的控制方法。“看,配肥很簡單。這是水位浮動標尺,200公斤的肥料往池里一倒一攪,標尺水位10厘米,池里水肥就有1立方米。用時擰開泵,根據事先測算的時間就能知道輸送的水肥量。”井房內,施肥池在半地下,池上過濾器,池下攪拌泵和供肥泵,而加肥口可以設在井房外,其高度十分方便倒進肥料。魏拴柱人稱“魏局長”,原是藁城區農業局局長,目前正致力于研究水肥一體化的本地化運用。
用施肥池代替施肥罐,高祥照點評:“這是接地氣的發明,真可以上‘我愛發明’節目。”他認為下一步需要設計針對不同模式的施肥單元,鼓勵技術人員和農民創新改進,以適合當地大田。“比如說國外引進的文丘里施肥器,施肥均勻性對流速、流量要求很高,比較適合小面積溫室大棚,不太適合大田。”
大田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本地化,肯定少不了生產廠家緊密跟進。在石家莊迪龍塑膠有限公司車間記者看到,內鑲貼片式滴管帶正被質檢員嚴格檢驗。總經理賈同廣告訴記者,2012年至今雖然政府訂單占據大頭,但是市場化需求正逐年增加,2012~2014年市場訂單分別為89、136、189份,金額從幾百萬元增至一千多萬元。水肥一體化同樣還離不開水溶肥料的發展,高祥照告訴記者,前些年水溶肥料主要是進口的高端產品,質量雖好但價格昂貴,大田糧食生產根本用不起。近幾年國內水溶肥料發展迅速,出現了深圳芭田、新都化工、魯西化工、山東金正大等一大批水溶肥料生產企業,品種豐富,價廉物美,對水肥一體化實現本地化、走進大田提供了有力支撐。
之前在北京至石家莊路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博士形象地描述:“根是苗的嘴,水是肥的腿。水肥一體化就是把水分和養分直接輸送到作物根系最集中的土壤區域,方便快捷、適時適量地供應,讓莊稼渴了就喝、餓了就吃,可以說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一號技術’。”
近年來,高度重視節水農業工作,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2012年開始實施東北4省區“節水增糧”行動,投資380億元推廣噴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3800萬畝。2014年又啟動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將水肥一體化列為骨干技術,在河北省進行大面積推廣。據專家估計,華北地區適宜應用各種模式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面積超過2億畝,如果加以推廣普及,一年兩季平均畝節水110方,每年可節水200億方。畝節肥15公斤(折純),每年可節肥300萬噸(折純)。
“老百姓最關心的是省工。”河北省土肥站站長王賀軍說,現在雇人澆地一小時30元,如果一天掙不到200元都雇不到人。藁城金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金奎告訴記者,他們1000畝實施水肥一體化的麥地,每畝節肥1/3、節水40%、省電30%、因取消畦埂增地10%,尤其能省工60%。趙縣西湘洋村63歲的周榮起負責看井,他每天只要下地1~2小時,“10分鐘開關一次閥門,其余時間回家喝茶”。
水肥一體化最核心的就是把肥料溶解在水中,灌溉和施肥同時進行。省土肥站節水科科長張里占說,用微噴進行灌溉老百姓掌握起來還比較容易,但施肥就不那么簡單了。雖然施肥技術上沒有問題,但有些地方配置的施肥罐較小,一會兒就得加一次,老百姓嫌麻煩。金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座機井房外,合作社技術負責人魏拴柱介紹了罐改池后施肥量的控制方法。“看,配肥很簡單。這是水位浮動標尺,200公斤的肥料往池里一倒一攪,標尺水位10厘米,池里水肥就有1立方米。用時擰開泵,根據事先測算的時間就能知道輸送的水肥量。”井房內,施肥池在半地下,池上過濾器,池下攪拌泵和供肥泵,而加肥口可以設在井房外,其高度十分方便倒進肥料。魏拴柱人稱“魏局長”,原是藁城區農業局局長,目前正致力于研究水肥一體化的本地化運用。
用施肥池代替施肥罐,高祥照點評:“這是接地氣的發明,真可以上‘我愛發明’節目。”他認為下一步需要設計針對不同模式的施肥單元,鼓勵技術人員和農民創新改進,以適合當地大田。“比如說國外引進的文丘里施肥器,施肥均勻性對流速、流量要求很高,比較適合小面積溫室大棚,不太適合大田。”
大田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本地化,肯定少不了生產廠家緊密跟進。在石家莊迪龍塑膠有限公司車間記者看到,內鑲貼片式滴管帶正被質檢員嚴格檢驗。總經理賈同廣告訴記者,2012年至今雖然政府訂單占據大頭,但是市場化需求正逐年增加,2012~2014年市場訂單分別為89、136、189份,金額從幾百萬元增至一千多萬元。水肥一體化同樣還離不開水溶肥料的發展,高祥照告訴記者,前些年水溶肥料主要是進口的高端產品,質量雖好但價格昂貴,大田糧食生產根本用不起。近幾年國內水溶肥料發展迅速,出現了深圳芭田、新都化工、魯西化工、山東金正大等一大批水溶肥料生產企業,品種豐富,價廉物美,對水肥一體化實現本地化、走進大田提供了有力支撐。
標簽:
水肥一體化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