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秸稈焚燒:“嚴防死守”為何依舊“冒煙不止”?
干部包村禁燒秸稈,看見火點就去滅
去年10月,華北地區出現多輪嚴重霧霾過程,東北地區的沈陽市更是空氣質量指數持續爆表超過30個小時,而秸稈焚燒成為加重污染過程的重要因素。
記者在夏收逐步展開的冀南地區了解到,秸稈禁燒多年來主要靠強力度的行政推進,“舉全縣全鄉之力”開展禁燒工作已經成為常態。
“夏收時間集中,如果在這期間大面積焚燒秸稈,對空氣質量影響可想而知。近年來主要實行市直部門包縣、縣直部門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專職人員包地塊的工作機制,各市、縣、鄉、村各級逐級簽訂責任狀,把工作責任細化分解到每一名干部、每一名黨員、每一個地塊。”邯鄲市禁燒辦一名工作人員說。
“包村干部半個月吃住都在村里,每天7點點名后開始值班巡邏,車上放著鐵釬,看見火點就下去滅火,差不多每天都在十二點以后才能回去休息。”一些基層黨員干部對記者說,一些村干部還得跟機作業,確保收割機安裝粉碎機,并且控制小麥留茬在10公分以下。禁燒工作特別耗人力物力,半個多月沒日沒夜,不少人生病打點滴。
記者了解到,2000年以后,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村飼用秸稈的減少等,小麥、玉米秸稈大面積還田。一些基層干部反映,近年來多數農戶認識到秸稈還田的好處了,大面積焚燒秸稈現象少了,但雖然積極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各級政府每到夏收、秋收“嚴防死守”,焚燒秸稈現象一直未能完全杜絕。山區等不適合機械作業的地區、一些農戶出于方便等考慮,仍然會將秸稈一燒了之。
秸稈不燒搞回收,收上來往哪兒送?
在河北成安縣麥收現場,記者遇到正在進行秸稈打捆作業的農民王林,聯合收割機收完后,秸稈打捆機隨后駛過麥田,將粉碎后的秸稈收集起來,并自動將秸稈扎成方塊。“農戶都愿意讓收秸稈,還田兩三年還一次比較好,每年還田不好播種、病蟲害也多。”王林表示,每5畝小麥可收一噸秸稈,賣到造紙廠500多元一噸、電廠和養牛場約250到270元一噸,效益不錯。
但記者了解到,秸稈收上來,往哪里送仍是難題。雖然秸稈綜合利用發展多年,但仍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根據邯鄲市農業局統計,去年全市產生秸稈大約為800多噸,綜合利用約760多萬噸。其中,秸稈直接還田約占69%,畜牧青貯、食用菌產業、秸稈能源化利用約占26%。
河北滏陽乳業有限公司現有奶牛存欄680頭,總經理田建平說,高產牛一天需要42公斤、約68塊錢飼料。“養牛飼料成本越來越高,奶價卻很低。牛場一公斤奶才賣3塊4,但飼料成本卻達3塊6。而且養殖場需要在秋收時把一年的飼料準備好,尤其全株玉米一畝地需要約1500元,一頭牛一年大概需要5畝的量,成本壓力太大。過去市場好的時候乳品廠都會借款供牧場青貯,今年就不會了。
推廣秸稈壓塊、生物質電廠等是秸稈能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但這些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企業規模小水平低,生產經營困難。一名秸稈壓塊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玉米秸稈壓塊成本就接近400元,和煤價差不多。而且熱值上,2噸玉米壓塊才能頂1噸煤。去年河北省對秸稈壓塊每噸補貼150元,有的縣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補貼,農民才能勉強接受,大面積推廣仍然很難。
看見燒秸稈也抓不著,光靠罰款行不行?
“關鍵要防把火”,一名鄉鎮干部表示,河北對發現的秸稈焚燒火點,一般采取經濟處罰和行政問責“雙罰”,他說:“按照規定,‘把火’所在鄉鎮罰2萬,以后發現一個火點罰1萬。去年‘把火’所在的鄉鎮主要領導都上臺做檢討、現場交罰款,全縣通報批評。”
近年來河北因禁燒被處分甚至撤職的鄉鎮干部不在少數。一些鄉鎮干部反映,秸稈禁燒涉及面太廣,鄉鎮干部全部出動也看不過來,而且往往發現火點后人早跑了,不好找證據。村里現實情況很多,有的是和村干部有矛盾故意點火、然后電話舉報。農民種地效益不高,點的火不大,罰錢很難執行。
記者采訪的基層干部普遍認為,秸稈禁燒依靠行政力量“嚴防死守”只是短期內的無奈之舉,秸稈禁燒的關鍵在于秸稈綜合利用。“應加強對秸稈綜合利用的扶持,2003年河北一些市曾對秸稈飼料化工程進行補貼,但近10年沒有制定相關政策。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補貼、秸稈沼氣集中供氣項目等也缺少針對性的政策。”邯鄲市農業局李洪濤說。
同時,秸稈綜合利用研發力度小也需引起重視。如秸稈固化成型設備在材料選用、制造工藝方面不成熟,大面積推廣還有難度。“當地玉米9月20號左右成熟,到10月5號左右全部收獲,但這時候玉米還是青的,含水量非常高,而壓塊要求含水量15%。壓塊設備依靠物理擠壓、耗電量非常大,沒有好的辦法。并且成品不能長期保存,濕度一大就蓬松了。”一名基層干部說。此外,受經濟利益、方便程度等影響,農戶積極性也不高,需加強政策激勵、利益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