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農業污染:回收廢舊地膜 消除白色污染
“測土、配方、供肥、施肥指導”是減少土地面源污染的一種好做法,可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08年,濟南市長清區被列為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縣。農業部門摸清了全區土壤養分狀況,了解了主要作物的需肥特性,掌握了土壤養分變化規律,逐步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農技部門免費為農民取土化驗、提供技術資料、出具農作物施肥配方、提供配方肥。農業部門在全區10個街道、鎮累計采集土壤樣品5200個,發放各類作物施肥建議卡近47萬份、張貼宣傳畫及標語1萬余條、趕鄉鎮大集100余次,接受群眾咨詢1萬余人次,研制出5種主要作物的專用配方,累計推廣配方肥8000余噸,“一卡三方”配方肥推廣應用面積60余萬畝,示范推廣區比習慣施肥增產12%,畝增產增收200元,每畝節約成本70元。
“真沒想到,我的5畝夏玉米打了4300公斤,平均畝產850公斤。”去年秋后,長清區歸德鎮歸北村村民馬順祥賣掉玉米后高興地說。從歸德鎮統計站獲悉,歸德鎮去年9萬畝春玉米和夏玉米喜獲豐收,其中3萬畝蒜田間作春玉米平均畝產850公斤,產達920公斤,全鎮夏玉米平均畝產650公斤,產達850公斤,創歷史產量紀錄。莊樓村農民莊云福種植的夏玉米畝產達到1000公斤。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深受農民歡迎,不少農民說,現在每畝土地少施化肥5公斤,平均畝產還多了100多斤。
山東濟南市長清區馬光仁
轉變生產方式化解污染難題
治理農業污染,最根本的是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在這方面,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責無旁貸。
安徽懷寧縣平山鎮牧之金畜禽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飼養優良種豬500余頭,年出欄商品豬1萬余頭。
隨著養殖規模日益擴大,如何讓生豬的糞便、污水得到有效處理,一度成為棘手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牧之金畜禽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在3年前著手進行以種養一體、生態養殖、循環利用、沼氣工程、達標排放和污水納管等多種模式的綜合治理。公司先后投資415萬元,其中申請財政補助資金200萬元,對有機肥廠進行了擴建,同時新建兩座800立方米的沼氣池。養豬場污水糞便產生以后,全部通過集水溝進入攪拌池,然后經過兩次干濕分離,進入沉淀池,再經過沼氣發酵罐,一部分用作沼氣,一部分經過6級沉淀,沉淀出來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用于農田灌溉。
安徽懷寧縣吳良倫
回收廢舊地膜白色污染
曾經作為農業生產推動器的地膜,如今成了土壤污染源。白色污染,需要綜合治理。
一是推行殘膜回收期做法。就是在作物種植中期回收地膜,提高殘膜回收效率。采取政府補貼方式推廣高于0.01毫米地膜,彌補土地生產者新增成本的開支。提高生產者購置大型殘膜回收機補貼額度,延長購置殘膜回收機農戶的貸款期限。財政部門和農口部門給予殘膜回收農業機械油料補助,建立殘膜回收農機合作社、殘膜回收經紀人工作制度,采取獎勵和補助方式助力殘膜回收工作。對殘膜回收工作不力的單位、個人采取不同處理方式,督促其提升殘膜回收質量和進度。
二是建立廢舊地膜回收站點。采取政府補貼、行業獎勵機制促進殘膜回收和新型聚酯生物降解地膜推廣和利用。
三是制定出臺農田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條例,完善農田殘膜綜合治理目標、考核辦法和獎懲體制。增加廢舊地膜回收再利用服務范圍,提高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地膜資源化利用的積極性,增強治理白色污染、保護土壤環境的主動性。齊抓共管保護我們的大地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