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無人機“熱”將改變什么?
當農業遇上無人機,一場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正悄悄改變著依靠經驗傳播的傳統農耕方式。
在大多數農民的種植作業中,施肥、打藥都是憑經驗來調控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判斷有可能出現遺漏乃至失誤。或許對于小戶種植者來說,憑經驗和感覺操作導致的損失可能影響不大,但如果是處于規模化的農業生產中,由于判斷失誤造成的損失就會大大增加。
所以,植保無人機的優勢就很突出,它可以改變長久以來依靠主觀判斷的田間管理方式。因為無人機技術的重要價值之一是將數據從圖像信息中提取出來并加以分析,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及預警。如果將數據從一個農場的土壤水分、肥力、病蟲害等抽取出來并進行分析,就能進行預測和科學管理,從而達到降低農場內在風險的目的。
其次,我們所要的農業現代化,是高產優質的現代化,也是兼顧效率與效益的現代化。依靠勞動力投入為特征的傳統農耕方式,高投入低效率是一大痛點,即便是大型農業機械作業這種通過大量高能耗投入來維系的現代農業,雖然容易出“亮點”,但其高消耗、高排放卻也是有目共睹的。
現代農業的發展,以農業無人機代替人工或半機械化手段,優勢顯而易見:將改變落后低效的生產方式,用機械智能提升生產效率,減少作業過程中對人工的依賴性。人工打藥的效率有多低,一天使勁趕最多也只能打10畝地,而在中國的大西北以及華北地區,當棉鈴蟲大爆發的時候,蟲害厲害時每隔一天就要打一次藥,拋開作業強度與效率不說,即便使用的是低毒農藥,因打藥而中毒,或者因為防護面具不通風而導致中暑的也比比皆是。
此外,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雖然不高,但我們消耗資源的能力并不遜色。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中國用全球7%的土地,養活了全球1/5的人口,但代價是消耗了全球35%的氮肥和70%左右的水資源。糧食連續七年豐收的背后是,2-3倍于歐美的花費和農藥使用量。
或許很多人會問,減量用藥、提高農藥利用率靠什么來實現?答案只有一個:推進先進植保機械。從現代農業角度來說,植保無人機作為新的生產工具應用于農業噴灑是一件具有顛覆意義的好事,因為水、肥料和化學試劑利用效率將會大大提高,資源成本將會下降,而且無人機將更多使用智能電池,這將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壓力。與此同時,農藥減量,作物含藥量減少,品質自然也會提高,尤其對棉花而言,農殘超標,價格只能在低位徘徊。因此,無人機技術的應用將會在幫助農民提升作物質量,改變農民現有的種植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