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第六產業化”重塑現代農業
現代技術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韓國農業競爭力。圖為在韓國金堤市的稻田邊,農民將水稻幼苗放到移植機上。(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新年伊始,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公布了農業“未來增長產業化”計劃,核心課題主要有三:一是發展農業的第六產業化、創造工作崗位;二是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擴大出口;三是建設幸福農村。
何為農業第六產業化?其基本內涵是,通過把農業向第二和第三產業延伸,打造圍繞農業的產業融合,進而形成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的產業鏈。
農業是騰飛還是萎縮,迎來了關鍵時期
作為新興工業化的典型,韓國在城鄉一體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隨著城市化趨勢加強,過去30年間,韓國務農人口比例明顯下降,從1983年的24%下降到2013年的6%。農業人口減少、農村老齡化和農村中青壯年人口流失,給韓國農業經濟帶來沖擊的同時,也造成了農村人口心理不安情緒的加劇。
韓國推行農業第六產業化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回歸農業和農村,提高農業和農民收入,以期重塑農業生產活力。韓國總統樸槿惠近日指出,韓國農業是騰飛還是萎縮,當前迎來了關鍵時期。
關于農業第六產業化舉一個例子:在韓國京畿道利川市的柏沙面內村,陰韓秀和樸日禮是一對普通農民夫妻,他們長久以來就以種植桔梗為生。在2006年,利用政府農村創業支持的機會,夫妻倆獲得資金,引進設備,開了一家加工廠,生產桔梗粉、桔梗飲料、桔梗糖稀。近幾年,夫婦倆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線上直接交易,把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
樸日禮對記者說:“我們的農園現在每月網上訂貨量超過500件,其中80%的顧客都是回頭客,年收入已達7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73.7韓元),產品甚至還向中國出口。很感謝政府給予資金、技術支持,現在桔梗的附加值不斷增加,我們感到很滿足。”
像樸日禮的桔梗農園這類的案例,在韓國還有很多。那為什么將這種產業融合的方式稱為農業的第六產業化?這是因為,無論是“1+2+3”,還是“1×2×3”都等于“6”,故名之。
以農業為中心,提供生產資料的農林水產業代表產業,加工是第二產業,銷售、流通、餐飲、體驗、鄉村旅游等服務行業是第三產業。這幾個層次深度融合發展,是推動農業“第六產業化”的主要內涵。根據韓國農村振興廳統計,韓國目前向第六產業轉化的農戶有3800余個,年平均所得較此前增幅達到23%,創造就業崗位逾30萬個。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著力增加農民收入
信息等現代技術在農業生產、流通等過程中的應用,是成就農戶競爭力的一大亮點。在生產環節,溫室里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長官李桐弼指出,現在通過智能手機動動手指就可以有效調節生長環境,實時監控農作物的生長狀況,這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韓國農業振興廳也開發了多種手機軟件用于農業生產。
從流通環節來看,農畜產品線上直銷,在韓國具有很高的人氣。一方面,農民減少了產品流通費用,銷路變得更廣,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2010年,韓國農畜產品線上直銷規模為5700億韓元,經過5年,規模增長了近兩倍。
根據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公布的“未來增長產業化”計劃,韓國政府將允許在農村振興地區設立農村復合產業區,發展農業、食品加工、流通、農家食堂、農業觀光等一體化的未來增長型產業,同時決定將集群性的第六產業復合區從3個擴充至9個,農產品綜合加工中心從22個擴充至30個。
韓國政府還決定設立100億韓元的農業基金,鼓勵更多人從事農業第六產業的創業;增加對信息技術設施的支援力度;增加產地食品直銷店至100個;建立達到發達水平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
韓國農業振興廳研究員樸正云表示,向有需要的農戶提供先進技術,由專家組解決農民問題,他們正致力于推出訂制化的咨詢服務。
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全球合作研究部研究員鄭靖吉認為,第六產業化的核心是提高農民收入。如果僅靠小規模經營的純農業收入,農民增收非常有限。尋求農業經營以外的收入,一、二、三產業的“垂直整合”,可以有效為農民提供工作崗位,增加農民收入。
在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院長崔世均看來,政府應協助組建地域性的共同體企業,將通過某一地區資源、特色農作物、文化遺產所獲得的增收返還當地。農民實現了增收,將反過來更有利于推進第六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