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俊:新常態下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總的來看,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保持了持續向好的局面。去年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一連增”,增產超過100億斤;農民收入增長實現“十一連快”。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在過去連續五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這對統籌城鄉發展具有標志性的意義。這也說明黨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給億萬農民帶來巨大的實惠。糧食“十一連增”、農民收入“十一連快”,對于保證宏觀大局的穩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農業發展需要突出關注四方面變化
在這種持續向好的局面中,我國農業發展也面臨著巨大變化或挑戰。對此,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最突出的、需要關注的有四個方面。
,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封頂效應開始顯現。
目前,國內外農產品價格開始出現倒掛,一些主要農產品的國內價格開始明顯高于國外農產品到岸完稅價格。2008年農產品價格倒掛的只有大豆,現在大宗農產品價格已經開始高于國際市場的離岸價格。有一些農產品,比如棉花、糖料,已經頂破價格“天花板”,即已經高于配額外完稅價格。
現在,全球糧油供求短期內正在發生重要的周期性變化,特別是石油價格跌破50美元一桶以后,對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非常明顯。短期之內國際農產品價格下跌的趨勢仍然非常明顯,所以說國內外農產品價格的倒掛可能會成為常態。這意味著國內農產品漲價的空間開始受到了擠壓,這是我們制定農業政策必須面對的新情況。
第二,成本“地板”抬升的擠壓越來越明顯。
農產品成本,我們稱之為“地板”。它的不斷提升對農業的擠壓已經非常明顯。由于勞動力越來越貴,租金越來越高,農業生產中像農機、化肥、農藥、農膜等的投入越來越多,使農業的成本處在快速上升的通道。比如,在新疆收棉花,收一畝棉花的人工成本是800元,機械化成本可以下降到200元。西南和廣西的甘蔗種植,收一畝甘蔗要用五個人工,每個人工的每天費用高達150元。如果沒有機械化的推進,甘蔗靠人工收割已經沒有任何優勢。
第三,農業生產和價格補貼的“黃線”開始逼近。
我們加入WTO(貿易組織)的時候有承諾,比如說,對生產和貿易產生扭曲作用的“黃箱補貼”,我國承諾補貼的上限不超過農業產值的8.5%。現在一些農產品已經逼近黃線。入世時我國對農業承諾的貿易保護非常有限,關稅形式非常單一,并且極其透明。我國農產品平均的關稅談下來只有15.2%,而巴西的高達35.2%,歐盟達22.8%。配額以外很多重要農產品實現配額管理,配額內關稅只有1%,配額以外也只有65%。
在目前的貿易保護政策下,我國農產品價格觸及“天花板”以后,價格驅動型進口會不斷增加,進口對國內農業造成的沖擊會難以避免。這是我們面對的非常嚴峻的挑戰。
第四,資源環境的“紅燈”開始亮起。
長期以來,為了增加農產品的產量,農業資源存在過度開發利用的問題,生態存在嚴重透支的問題。有些地方地沒法種,水也不能澆,資源環境舊的欠債沒有還,新的欠債還在繼續發生。可以說,農業發展既面臨著“天花板”、“地板”雙重擠壓,又面臨著“紅燈”和“黃線”雙重約束。在這樣的環境下制定農業政策,我們面臨的空間受到很大的擠壓。特別是國外廉價農產品對我們的強勢競爭就在眼前,入世對中國農業的大考才真正開始。
面對這些巨大變化和挑戰,出路只有一個,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出的重要部署,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
新常態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點
農業的發展方式怎么轉?過去從某種程度上是拼資源、拼環境,主要追求產量的增長,現在必須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的軌道上。中國這么大的,農業發展不講數量不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產量的穩定,在這個基礎上更加重視提升農產品的質量,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更加注重農業的技術創新,更加注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新常態下,加快農業轉變生產方式,必須推進農業結構的深度調整。農業結構的深度調整,不是簡單地多種菜、多種水果,而是大力提高農產品和食品質量水平,延長農業的產業鏈。農業作為初級產業,它還接“二”連“三”,即它是和二產、三產連在一起的。日本、韓國把農業看成六次產業,1+2+3=6,1×2×3=6。今后,我國農業調整很重要的一個考慮,就是要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必須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這方面一個重要的改革探索是實行目標價格制度,去年中央部署在東北三省包括內蒙古開展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在新疆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目前,棉花、大豆目標價格試點總體進展順利,對試點的跟蹤和評估一直在進行,現在試點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都有預案。實行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以后的變化是農產品的價格開始逐步向市場均衡價格回歸,市場機制在價格形成上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必須加快構建農業可持續發展體系。對中國農業來講,必須要進行脫胎換骨的革命性改造,把農業發展轉向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方面,需要加快實施的舉措有:控制農業用水總量,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推進農作物秸稈基本資源化利用,推行農業投入品包裝包括廢棄農膜基本實現有效回收處理。為解決耕地污染問題,要像美國那樣大規模的休耕不符合中國國情,現在正在局部地區探索讓污染嚴重耕地休養生息。比如,目前在湖南開展重金屬嚴重超標耕地綜合治理,主要是推行替代種植。總之,農業可持續發展涉及的面非常廣,農業發展必須要轉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循環的軌道上。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必須完善農業的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對生產貿易產生扭曲作用的“黃箱補貼”已經逼近黃線,要創新農業的支持政策。“綠箱補貼”是不受限制的,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保險、扶貧、農民直接收入支持等這些方面,今后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當前農業面臨著天花板、地板、黃線、紅燈的雙重擠壓、雙重約束。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年輕人甚至中年人越來越多地離開農業和農村。我們要努力防止農業萎縮、農村衰退甚至荒蕪,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滿足幾億農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這是我們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建設必須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是我們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面臨的最重大的政策任務。2030年中國的城鎮化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以后(可能接近70%的城鎮化率),農村常住人口還會高達近四億人,務農勞動力還會高達1.5億左右。城鎮化的推進無疑會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條件,但不是說城鎮化發展起來后“三農”問題會自動解決。單純就農業論農業不行,單純就農村論農村也不行。“三農”政策不單純是一種產業政策,必須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綜合考慮,必須強調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強調城鄉互動、城鄉協調發展和共同繁榮。
建成小康社會,農村這一頭不能拖后腿,不能成為短板。當前,要積極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直面挑戰,努力保持農業農村持續向好的局面。要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堅持不懈推進新農村建設,以改革添動力,以法治做保障,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努力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作者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本文是作者1月10日在“國研智庫論壇·新年論壇2015”上的演講
- 297312025第五屆中國(江西)農業機械及農業科技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昌順利召開
- 13592關于變更2025第十三屆內蒙古春季農業機械博覽會會址的公告——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宣
- 131332025西南農機展:丘陵農機、糧油機械、畜牧機械與春耕農機團購節大集結!
- 13064聚焦現代農業!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農機展2月28日盛大舉行
- 12715關于推介2024年設施種植機械化生產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126湖南省關于進一步明確存量變型拖拉機年檢審相關事項的通知
- 11967拓展終端 開發渠道 | 500家農機企業5000家合作社300家經銷商的PARTY
- 11838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 10979農機出口大機遇,澳大利亞農業展有哪些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