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打造綠色生態有機安全品牌 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
2014-06-05
云南網7280
核心提示:云南省的糧食供需形勢也由過去的“產銷基本平衡”變為銷區,供需缺口逐年增大,從省外調入的糧食持續增加。為保障云南省的糧食,實施意見提出了堅持糧食基本自求平衡的總要求,從行政主體責任、耕地、科技、補貼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不斷夯實高原糧倉。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總要求是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總目標是要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進展。我省的貫徹實施意見是,圍繞新農村建設戰略任務,突出糧食、農民增收和民生改善,深化改革,扎實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
云南省打造綠色生態有機品牌 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
深化改革 貫穿“三農”工作的主線
中央一號文件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明確和細化了深化農村改革的舉措,改革主線貫穿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云南省的實施意見堅持和貫徹了這一主線,主要體現在:
一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
二是堅持市場在農業農村發展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開展改進農業補貼辦法試點,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逐步實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積極穩妥推進統一城鄉建設用地市場、被征地農民多元保障機制改革試點。
三是堅持強化政府履行強農惠農富農職責,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保障糧食;落實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管理;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落實和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四是堅持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堅持不懈推進扶貧開發,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夯實高原糧倉 端牢自己的飯碗
農為邦本,食為政先。我國人口眾多,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政策支撐體系。但是,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城鎮人口的快速增加,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升級,農產品加工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國糧食供求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糧食生產增長速度趕不上消費增長速度的新情況,糧食供求由過去的“大體平衡,豐年有余”變為現在的“總量趨緊,結構性矛盾突出”。
云南省的糧食供需形勢也由過去的“產銷基本平衡”變為銷區,供需缺口逐年增大,從省外調入的糧食持續增加。為保障云南省的糧食,實施意見提出了堅持糧食基本自求平衡的總要求,從行政主體責任、耕地、科技、補貼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不斷夯實高原糧倉。
一是認真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抓生產、保供給、穩物價;二是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894.5萬畝;三是實施“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每年建設1000片高穩產農田,實施10大科技增糧措施,確保糧食穩定增產;四是實行糧食綜合補貼制度、糧食收購價和臨時收儲制度,逐步提高補貼和收購價,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五是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切實保證農民收益;六是健全包括儲備、糧食企業商業性儲備、農民家庭和城鎮居民家庭儲備在內的糧食儲備體系,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大宗農產品政策性收儲。
云南省打造綠色生態有機品牌 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
深化改革 貫穿“三農”工作的主線
中央一號文件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明確和細化了深化農村改革的舉措,改革主線貫穿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云南省的實施意見堅持和貫徹了這一主線,主要體現在:
一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
二是堅持市場在農業農村發展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開展改進農業補貼辦法試點,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逐步實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積極穩妥推進統一城鄉建設用地市場、被征地農民多元保障機制改革試點。
三是堅持強化政府履行強農惠農富農職責,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保障糧食;落實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管理;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落實和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四是堅持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堅持不懈推進扶貧開發,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夯實高原糧倉 端牢自己的飯碗
農為邦本,食為政先。我國人口眾多,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政策支撐體系。但是,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城鎮人口的快速增加,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升級,農產品加工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國糧食供求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糧食生產增長速度趕不上消費增長速度的新情況,糧食供求由過去的“大體平衡,豐年有余”變為現在的“總量趨緊,結構性矛盾突出”。
云南省的糧食供需形勢也由過去的“產銷基本平衡”變為銷區,供需缺口逐年增大,從省外調入的糧食持續增加。為保障云南省的糧食,實施意見提出了堅持糧食基本自求平衡的總要求,從行政主體責任、耕地、科技、補貼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不斷夯實高原糧倉。
一是認真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抓生產、保供給、穩物價;二是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894.5萬畝;三是實施“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每年建設1000片高穩產農田,實施10大科技增糧措施,確保糧食穩定增產;四是實行糧食綜合補貼制度、糧食收購價和臨時收儲制度,逐步提高補貼和收購價,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五是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切實保證農民收益;六是健全包括儲備、糧食企業商業性儲備、農民家庭和城鎮居民家庭儲備在內的糧食儲備體系,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大宗農產品政策性收儲。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