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雙搶”累壞人 今朝“鐵牛”逞威風
油菜機械化收割(資料圖)
2014年5月6日,重慶市梁平縣聚奎鎮聚奎、愛河兩村機聲轟鳴,六臺聯合收割機在千畝油菜田里來回穿梭,吐出一袋袋烏黑油亮的油菜籽;4臺大型拖拉機在收割后的油菜田里縱橫馳騁,轉眼間就把油菜田變成了平整細軟、可供插秧的稻田。
“最多三、四天,這1000多畝油菜就要收完,這些‘鐵牛’太‘展勁’了,有了它們,種再多的田也不怕。”今年種了200多畝油菜的糧油種植大戶李和德開心地說道,“等稻田沉實后,我就馬上請機器來插秧,本月20日前肯定搞得‘伸展’。”
去冬今春,重慶市梁平縣在聚奎鎮創建了一個千畝水稻油菜連作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園,通過農機、農藝融合,規模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為冬閑田開發利用探索新路。
“油菜機械化收割是本次試驗示范的重點、難點,全市都沒有成熟技術,我們通過外出取經和仔細研討,采取提前噴施催熟劑、引進全喂入割臺、實行聯合收割的方法,實現了油菜大面積機收,并在全市率先取得成功,為油菜生產、冬閑田開發提供了一把金鑰匙。”機收現場的大忙人——梁平縣農機推廣站站長、正高級工程師蘭顯發累并快樂著,“一臺機器每天可收50至60畝,且拋灑損失比人工少得多,每畝僅收費80元,比請人工節本增效200元。”
“以前也想過種油菜,但挖干田惱火,收油菜更‘作難’,割桿、翻曬、揉搓,一畝地沒得5個工搞不下來,收完了又要翻田種水稻,人累得半死半活。”說起過去人工搶收搶種、大戰“雙搶”紅五月的情景,李和德直搖頭。
“現在農村青壯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好多年都沒怎么挖干田種小春了,收了稻谷后田里都大片大片地荒起,看起太可惜了,所以今年我在縣農委和鎮政府的支持下,試種了這些油菜,剛開始心也是懸起的,現在放心了。”說到這兒,李和德開心地笑了。
聚奎鎮黨委書記邱報平同樣喜形于色,“今年油菜花開時,我們在示范園內舉辦了‘愛河花谷’鄉村旅游活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賞花,拉動了本地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他表示明年將擴大種植規模,增加種植種類,爭取做到四季有花,將鄉村旅游活動一年接一年地辦下去。
“往年這個時候,到處的田都犁完了,拖拉機只有耍起,今年這里多出上千畝地,也就多出了10來萬的作業收入。”耕田機手劉大澤心里更是樂開了花。
“增產了糧油,當地政府搞活了經濟,農民和機手增加了收入,真可謂一舉多得,明年我們將在全縣大面積復制、推廣這種模式,將更多的冬閑田開發利用好。”梁平縣農委主任楊代述對此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