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見成效
2013年北京市農機化管理部門按照“跟進行業,服務產業”的總體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農機化發展的引領作用,規范補貼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延伸績效管理,強化責任意識,深化服務理念,確保政策落實到位,使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發揮了較好效果。全年落實中央及市級補貼資金合計1.83億元(其中中央1.1億元,市級0.73億元),比2012年補貼額增長9.58%。新增農機設備6794臺套,新建果蔬保鮮庫3.5萬平方米,補貼機具種類涉及到大中型拖拉機、玉米收獲機、田園耕作機、溫室卷簾機、畜牧養殖等農業機械,受益農戶新增5000余戶。
改善農機裝備結構
近年來,京郊雖然由于種植結構調整使糧田面積大量減少以及機具結構調整使大量老舊拖拉機、收割機和運輸機械等退出作業市場,致使農機總動力和總數量呈逐年減少的狀態,但在購機補貼政策的推動下,一些大型先進的機具不斷增加,促進了全市農機整體裝備結構的改善,農機低劣差的情況得到較大改善。初步統計,截止2013年底,全市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為6461臺,同比減少了965臺,降幅為13.0%,但2005年以來補貼購置的大中型拖拉機就達到4854臺,占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的75.1%;小麥聯合收割機保有量也從1130臺減少到888臺,但是2005年以來補貼購置的小麥聯合收割機達到了409臺,占保有量的46.1%,使得多年來老舊拖拉機、小麥聯合收割機占80%以上的狀況得以根本性改善。同時,為促進玉米機收技術的推廣,從2009年開始玉米聯合收獲機保有量快速提升,到2013年底增至1056臺,其中2005年以來補貼購置的玉米聯合收獲機達1040臺,占保有量的98%,高效高質的機械對玉米機收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2013年全市玉米機收占可機收面積的比例達到90.3%。
與此同時,適應北京現代農業發展的設施農業、畜牧水產養殖機械不斷增加,有效推動了各產業的健康發展。
促進糧食生產高產高效
2013年用于大田糧食生產機械的補貼資金為4178萬元,占補貼資金總額的22.8%,新增30馬力以上拖拉機580臺,小麥、玉米收獲機176臺,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充分發揮了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確保了糧食顆粒歸倉,為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減少傳統玉米收獲機收獲玉米棒后還需要人工剝皮的煩惱,2013年北京市拿出補貼資金1400萬元,新增的120臺玉米收獲機全部帶剝皮功能,直接收獲不帶皮“光溜溜”的玉米棒,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許多地方出現了傳統玉米收獲機無人用、只等新型玉米收獲機作業的場景。初步估算,2013年使用新型玉米收獲機作業面積達到20萬畝,如果雇工剝皮每畝需100元以上,增效明顯。順義區“都市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通過配備大型先進聯合整地機、激光平地機、拋肥機、高地隙植保機械等精良農機裝備,實現了從種到收全程高端高效機械化作業,促進了示范區糧食高產優質,得到了當地農民的認可。
菜籃子”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北京市農機管理部門根據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加快了裝備結構的調整力度,用于“菜籃子”生產資金比例不斷增加,促進了“菜籃子”生產農機裝備數量大幅增加,進而推動了生產方式改革。2013年用于“菜籃子”生產農機裝備補貼資金達到1.3435億元,占到補貼資金總額的73.4%,其中設施農業機械補貼資金5967萬元,約占總補貼資金的32.7%;畜牧養殖機械6011萬元,約占總補貼資金的33%;水產養殖機械補貼資金1457萬元,約占總補貼資金的8%。
一是服務畜牧產業發展,促進養殖集約化。2013年用于畜牧養殖機械補貼資金為6011萬元,占補貼資金總額的32.8%,新增五列四層肉雞籠養養殖成套設備2套,重型轉盤式和重型并列式擠奶平臺4套,TMR立式自取式飼料攪拌機6臺,智能化養豬成套設備3套。奶牛養殖場TMR立式自取式飼料攪拌機可提高飼料利用率20%以上,飼料加工效率是原有設備的3倍,大大提高了奶牛場高效、精確飼養水平。五列四層“樓房式”肉雞養殖設備采用全自動喂料喂水、清糞和環境控制系統,年出欄肉雞240萬只僅需8個人工,人均30萬只,人均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19倍,有效實現了肉雞養殖的智能化和高效益。智能化奶牛養殖、肉雞養殖以及智能化養豬設備的不斷引進,大大推進了畜牧飼養機械化和集約化發展,促進了養殖業健康養殖、農民高收益。
二是服務蔬菜產業發展,促進設施機械化水平。2013年用于設施農業設備的補貼資金為5967萬元,占補貼資金總額的32.6%。全市新增微耕機1134臺,卷簾機2115臺,卷膜機2830臺,新購置果蔬保鮮庫3.5萬平方米。為打造都市型標準化設施園藝園區,對全市25個蔬菜標準園配備設施深耕機、育苗播種機、電動卷簾機、電動卷膜機、精準注肥機、高效打藥機、減力輸送軌道、溫室環境監測及自動控制、物理增產、果蔬保鮮、廢棄物處理等七大類二十多種機械設備,有效解決了設施園藝園區生產中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強度大的問題,通過現代農機裝備的高效作業和自動化控制,實現了蔬菜標準園區的規模化種植、現代化裝備、標準化生產、安全化控制。近幾年補貼的果蔬保鮮庫,有效地解決了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保鮮貯存問題,確保了農產品的安全供應,同時通過錯季、錯峰上市,即生產的蔬菜、水果和干果等價低時進庫保鮮,價格高時出庫上市銷售,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經濟效益明顯。比如密云縣果農使用保鮮庫存儲青皮核桃,保鮮庫每平米平均可為果農增收1667元。
三是服務水產養殖業發展,促進養殖工廠化。2013年用于水產養殖機械設備補貼資金1457萬元,占補貼資金總額的8.0%,重點用于推進高端高效工廠化養魚。位于通州區的金福魚匯工廠化養殖基地采用全封閉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共有4個養殖車間,每個車間3000平米,共安裝了4套超高密度養殖系統,養殖密度達80公斤/立方米;6套矩形一元化養殖系統、4套環形系統,養殖密度達40公斤/立方米,配備了包括增氧系統、自動調溫系統、自動投餌系統、視頻監視系統、酸堿調節系統和電氣自動控制系統等現代化設施。這些現代設備的應用提升了整個養殖場的自動化程度,實現安全高效的養殖生產,而且實現了高端品種南魚北養,效益明顯。
促進種業園區建設
為將北京打造成“種業之都”,北京市在通州區啟動了“北京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建設,目前已完成一期規劃15000畝,二期規劃30000畝。2013年為通州國際種業園區補貼小區播種機、脫粒機、收獲機及測產系統等種子生產成套設備595萬元,加上以前補貼的大型成套種子清選、烘干設備,不但徹底實現了種業園區種子生產的全程機械化,而且這些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與原有設備相比,可節省人工1395個(從1550個減少到155個),按每人每天工資80元計算,每天可節省人工開支11.16萬元。另外,這些設備的運用可以有效保證種子質量,為將北京發展成為“種業之都”做出了農機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