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龍勝縣搗鼓出國家專利的“農民發明家”
蒙延江和他的微型耕田機
“我發明的山區小型耕田機,樣式與市場上的基本一樣,特點就在‘輕便’二字上,是農機中的‘輕量級’選手。”蒙延江自豪地說,這款輕便式山區用微型耕田機已正式獲得專利證書。近日,筆者到龍勝平等鄉廣南村走訪了這位“農民發明家”。
蒙延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從小他就愛搗鼓一些小發明,通過一些細微的改動,讓自家的農具用起來更方便省力。鄰居的家電、機械出了故障,他能很快地查出故障原因并修理好。
“鄉親們種地一直都是靠牛耕手挖,太辛苦了。如果能有一種機器代替牛耕手挖,那該多好啊!”16歲開始,蒙延江就有了這個心愿。
自從有了這個想法以后,蒙延江便開始了艱難而漫長的“發明之路”。蒙延江說:“19歲時為了研究一個動力原理,我把老爸摩托車的發動機拆了,偷偷拿來做實驗。”他先仔細研究了大型農機的制作原理,然后跑到農機市場琢磨現場銷售的中小型農機。“機器體積大,可以減少配套功能,減小油箱;山里的田土層薄,就將挖掘使用的齒刀減短到10厘米……”
他發現,現在市場上推廣使用的小型農機有一個不足,就是只適合在平地或田地集中的地方進行耕作。同時,機器沉重,一般都在100公斤左右,一個人進行搬運和操作十分困難,使用不方便,不適合山區的地形特征。
農閑時,蒙延江還到縣城買一些廢舊的鋼鐵零件回來研究,制作出簡單的試驗機模型。由于沒有任何理論基礎,模型猶如一堆廢鐵,沒有任何實用價值。連續制作了幾臺都沒有成功,也花掉了自己幾萬元的存款,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幾萬元。但他并沒有氣餒。在他不斷努力下,耕田機一步一步得到改進,以輕便、靈活、小巧的特點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2009年5月,他的微型耕田機發明獲得了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獲得專利后,蒙延江思路更加開闊了。“當地群眾都認為微型耕田機很適合在山區丘陵地帶推廣使用,為何不自己辦一個加工廠生產,把專利知識轉換成經濟效益呢?”2009年,他籌資10萬元辦起了自己的加工廠。憑借著他的專利證書,當年就獲得了50多臺的訂單。隨著微型耕田機不斷改進和完善,越來越受歡迎,現在每年銷量達到800多臺,產品遠銷貴州等地,年產值達100多萬元。
蒙延江現在成了村民眼里的能人,還被大家稱為“農民發明家”。對于未來,蒙延江表示,他想投入更多的資金進一步擴大廠房,生產更多的適合在當地耕作的機器,為當地群眾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