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大戶的春天來了——沈陽蔬菜機械化移栽技術演示會側記
數日前的一場小雨,讓人們體會到關外初冬的寒意。
全自動蔬菜移栽機:人見人愛
一臺WJ-100型多功能全自動蔬菜移栽機正在進行番茄苗移栽演示,只見機子從覆過膜的壟上駛過后,一排整齊的番茄幼苗直立立地被種在了壟上,從演示效果看,這臺移栽機操作簡單方便,作業質量好,速度快,株距均勻,苗的根部覆土松緊適宜。轟鳴的機器過后,一棵棵鮮活的幼苗仿佛瞬間從地下升出,直立整齊,距離均勻,再次讓人們看到,只有機械化才能夠帶來的獨特魅力。
良雁公司總經理張寬跟在機子旁邊親自為參觀者講解:“這是臺全自動蔬菜移栽機,移栽行數為一壟。該機上部工作手臂為鉗夾式,是引進的韓國技術。作業前,要根據土地平整的狀況,對機械進行相應的調試,再將預制好的塑料苗盤放好,調整好株距、覆土深度后就可以作業了。機具在作業過程中,能自己行走,操作手只須跟在后面檢查移栽質量和定期更換苗盤。這次表演我們選用的是移栽番茄苗,幼苗是提前種到塑料盤里的。”這引起圍觀者的極大興趣,追隨在四周,一邊議論一邊從各個不同角度拍照。
蔬菜移栽機械化:有效降低種植成本
利用表演機具調試的間歇,記者與沈拖金牛公司的總經理孫威宇攀談起來。孫威宇認為,要實現機械化種菜,遠比種糧復雜得多,有許多手工操作的工序,至今機械還無法替代。究其原因,既有農藝、農機相適應,技術協調的有機融合問題,也有農機本身的關鍵薄弱環節的技術研發尚未突破的問題。他稱,國外蔬菜移植機具的研究工作起步早,機具制造精細,使用性能好,但國內沒有適宜的旋耕機與其配套,如盲目引進作業效果不佳,有的甚至無法使用。
孫威宇表示,WJ-100型多功能全自動蔬菜移栽機非常適合國內的實際情況。首先是對栽前平整土地要求不是太嚴格,有無地膜均可作業;其次是穩定性很好,這是由機子下部的仿形機構起到的作用;再次是機子采用了鉗夾式轉移蔬菜植株,能做到移栽深度、株距、行距一致,空穴率低,保苗率高。用它移栽番茄、辣椒、西蘭花、圓白菜、玉米等作物,每小時可完成一畝多,是人工的10—15倍以上。如能得到推廣應用,不但能降低作業成本,還能減輕菜農的勞動強度。尤其到了農忙季節,能解決蔬菜人工移栽“用工荒”的問題。
圍觀不過癮,索性上車試試手
一臺乘坐式移栽機旁圍滿了人,良雁公司負責技術的經理郭振升已將機具調試完畢。他介紹說:“這是五壟自走式半自動圓蔥移栽機。它的優點是縮短了緩苗時間,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株行距固定,圓蔥生長均勻;減輕勞動強度,提率,每天能夠移栽10畝左右。工作時,車上需要五個人喂入蔥苗,每人一壟,各位誰愿意上來試試。”話音剛落,五個位子都坐上了人。郭經理分給每人一把蔥苗,并教大家怎樣喂入及注意事項。
機器轟隆隆而過,一眨眼工夫開出十幾米,停車后眾人圍過去查看蔥苗移栽情況,壟上稀稀拉拉的蔥苗惹得人們議論紛紛。蔥苗的株距是由喂入人控制的,由于都是初次上機,手被寒風吹得拘瘺著舒展不開,再加上蔥苗的須根總容易纏繞在一起,喂入的速度跟不上所致。又換上來的幾個人,開車前把喂入動作反復練習著,有人提前把纏繞的蔥苗一一扯開,果然快了許多。經過反復幾次試栽,終于達到了移栽要求。
脫土太干凈 老農有說道
路邊不遠的大蔥地里,輪式大拖拉機旁圍著不少人,其中不少是附近地塊干活兒的農民,記者也湊了過去。講解人說,今天蔬菜移栽機具是主角兒,眼下正收大蔥,所以讓這臺大蔥收獲機也來湊熱鬧啦。這臺車只需一名駕駛員,一天能起5—6畝大蔥。透過人縫,記者看到,輪式大拖后面懸掛著一個特殊機構,簡單的一片犁和幾根像是其支撐作用的鐵條。
拖拉機啟動前行后,慢慢將犁鏵入土,只見一片大蔥被從土里翻出,隨著機具的反復震動,大蔥上的泥土被脫的干干凈凈地倒在同一側。停車后,駕駛員檢查收獲質量,參觀者議論紛紛,一位老農上前,抓起一把蔥看了看不無幽默地甩出一句話:“用這玩意兒收的大蔥,不賴,只是土抖得太干凈啦,把錢全抖沒了。”此話惹得圍觀者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