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尋求馬鈴薯機收最佳切入點
時值馬鈴薯收獲之際,青海省內140萬畝馬鈴薯成熟待收,東部淺山地區的百萬畝商品馬鈴薯產業帶欲開倉收獲,而此時田間仍以人畜作為收獲主力,那么,長期制約青海省馬鈴薯機械化的原因何在?記者在一番調查后,終于找尋到馬鈴薯機收難的原因。
山多、錢少、機器少
青海省自然條件復雜,馬鈴薯生產從種植到收獲都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作業難度大,馬鈴薯產量、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都出現了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而突破這個瓶頸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生產過程實現機械化。當地農機部門早已認識到馬鈴薯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并為其發展提供了許多支持措施。在推進馬鈴薯機械化的大背景下,不容樂觀的是機收率始終增長緩慢。“農業部、省委省政府和省農牧廳非常重視馬鈴薯生產機械化,已經把馬鈴薯生產機械化列入‘十二五’重點發展規劃,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將馬鈴薯機收率達到20%。今后政府將通過各種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發展馬鈴薯生產機械化。”青海省農機局辦公室主
據了解,在青海省的東部地區,山地較多,地塊分布不均,而且面積都很小,這給馬鈴薯機械化帶來不少麻煩。大力推進土地流轉是一直努力的目標,但當前的關鍵是要選取適合的農機具解決燃眉之急。中小型的馬鈴薯收獲機適合當地地形,因此走俏市場。此外,農民樂意購買中小型馬鈴薯收獲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小型機械都需要手扶拖拉機帶,農民家里一般都有手扶拖拉機,所以不用再投入更多成本就可以實現機械化作業。
對于西部地區來說,當地馬鈴薯種植地塊較大,小型收獲機不能滿足其需求,農民不得不選取大型機械作業。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青海省新增大中型馬鈴薯收獲機400多臺,馬鈴薯收獲機總量達到1200臺,其中通過農機購置補貼購置的馬鈴薯收獲機有914臺。對于當地140萬畝的馬鈴薯種植面積來說,馬鈴薯收獲機保有量的上升空間還很大。
有目標還要有條件
由于青海省大部分的馬鈴薯種植地塊都在山上,不適合大型機械作業,所以當地的馬鈴薯收獲機制造企業紛紛在現有的小型機械上做文章。據了解,青海省樂都光明機械廠和林豐農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兩家生產手扶拖拉機牽引馬鈴薯收獲機的農機制造企業,產品受到用戶肯定。光明農機制造有限公司銷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自產品投入市場以來銷量就很好,今年銷量已達300多臺。機器不錯,而且比別的省份生產的機器價格上占優勢,所以生產出的機器不愁銷路。”
“當地的機器固然好,但是滿足不了農民的需求。”孔俊君告訴記者。對企業來說,供不應求自然值得高興,但生產能力不足也成為企業的遺憾。林豐農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建智告訴記者:“像周邊省份甘肅等地,也有我們的用戶,但是機械數量較少,主要原因是馬鈴薯收獲機在青海還供不應求,沒有過多的機器銷往外地了。現在公司已經將主要方向放在新廠房的建設上了,規模在逐步擴大,形成大規模生產尚需時日。”林建智表示,如果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廠房建設中,實現流水線作業,那樣收獲機產量必然上升,同時,成本降低,銷售價格下降,減小農民的購機壓力,對用戶來說也是好事。
從“收獲”向“創收”發展
面對馬鈴薯機收率低的難題,機械產量和機收社會化服務顯得越來越重要。
就目前來看,當地合作社和農機大戶雖然具備足夠的財力購買馬鈴薯收獲機,但基本收獲的都是自己的“地盤”,大多數合作社還未開展馬鈴薯機收作業項目。青海省門源縣振農農牧機械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忠英告訴記者:“合作社2010年購置了一臺光明馬鈴薯收獲機,目前社里有1000畝地,這一臺收獲機一周左右就能收完。”據了解,振農合作社所在鄉里的馬鈴薯種植面積有4000畝左右,但目前除了合作社使用機械化收獲外,其余3000畝均是人工收獲。何忠英算了筆賬:“人工收獲的成本很大,兩人一天只能收獲一畝,每畝地需要人工費300元左右,而機收每小時作業量為3畝,效率可達人工收獲的30倍,效果顯而易見。”正是由于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何忠英表示,今年合作社考慮將馬鈴薯收獲納入合作社服務中,預計今年還將購進馬鈴薯收獲機。
未來的馬鈴薯機械化發展還要依靠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這支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