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您好,歡迎來到農機1688網!  |  官方微信
     手機版

咨詢熱線

18701651688

維護農民利益是“三農”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

   2011-08-25 人民日報admin9590

胡錦濤同志“七一”重要講話指出:“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億萬農民根本利益,在經濟上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尊重農民民主權利,貫穿于我們黨90年的奮斗歷程中,體現于90年的輝煌成就中,凝結于90年的寶貴經驗中。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胡錦濤同志“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抓住維護農民利益這個根本,不斷開拓“三農”工作新局面。


  90年的奮斗歷程充分展示了我們黨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的不懈追求.


  我們黨成立90年來,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圍繞維護農民根本利益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深刻分析和準確把握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不僅對億萬農民的根本利益有了深刻認識,而且帶領農民堅決維護其自身利益。我們黨在創建時期,就開始關注農民問題;大革命時期,提出解決農民問題的主張,領導開展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爭時期,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戰爭時期,制定實施《中國土地法大綱》,使得革命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革命事業有了堅強后盾。通過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我們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依靠各族人民的革命和建設熱情,實現了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展開社會主義建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此期間,我們黨領導農民開展土地改革,鏟除封建制度根基;領導農民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在農村建立勞動群眾的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制定《農業發展綱要》,建立農村人民公社管理體制,頒布《農村人民公社條例》,提出農業“八字憲法”。這一時期,雖然我們黨在農村工作上曾經犯過錯誤,但對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保持清醒認識,并通過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等促進農業生產恢復發展,為改革開放后農業增產奠定了基礎。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黨率先推進和大膽探索農業農村改革,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農村改革的序幕,農村經濟社會重新煥發生機。從1982年開始,中央連續發出以放開搞活農村經濟為核心的5個一號文件,打開農業農村發展新天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求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制定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針,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任務,指明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提出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基本要求。經過努力,初步構建起支持保護“三農”的政策體系,統籌城鄉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


  9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深深植根于我們黨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的堅定信念


  胡錦濤同志指出:“黨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90年來,我們黨領民在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現代化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致力于發展農業、富裕農民和繁榮農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終結農產品短缺時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10多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新中國成立后至今,我國糧食總產量先后登上3億噸、4億噸和5億噸的大臺階,2010年達到10928億斤,實現連續7年增產。用占不到9%的耕地養活近21%的人口,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對糧食作出了巨大貢獻。


  實現億萬農民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農民生活邁向小康。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不懈努力,農民收入大幅增長,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農村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2010年的2688萬人。農村實現總體小康,為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確立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基本經營制度,農村經濟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從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出發,我國確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經濟市場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放開糧食等農產品流通,建立農產品和生產要素市場體系;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不斷加強,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日趨健全完善,農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確立和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


  開辟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躍上新臺階。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努力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從1949年到2010年,在人口由5.4億大幅度增長到13.4億的情況下,人均糧食占有量由2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201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達到52%。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


  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進入非農產業和城鎮,推進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目前,有2.42億農村勞動力轉入非農產業和城鎮就業,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49.7%。這既拓展了農民就業增收的渠道與空間,也加速了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貧窮落后面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開。新中國成立后,農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社會事業發展邁出重大步伐;農村社會主義民主不斷擴大,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完善,社會管理不斷加強。


  9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無不滲透著我們黨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的深切情懷


  胡錦濤同志指出:“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在90年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帶領人民積累了發展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的豐富經驗。


  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和解決“三農”問題,把農業作為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把農村作為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把農民問題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問題,在指導思想上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在政策制定上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首位,在戰略部署上優先安排農村工作,在組織保障上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努力在全黨全社會形成關心和支持“三農”發展的氛圍與合力。


  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我們黨始終強調農業基礎地位,要求做到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弦始終緊繃、確保糧食的警鐘始終長鳴。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農業現代化必須有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必須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堅持尊重農民意愿和選擇,尊重農民首創精神。包產到戶、鄉鎮企業等新生事物都是在黨領導下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尊重農民意愿和選擇,能調動農民積極性,找到符合農業農村實際的發展道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尊重農民首創精神,能農村生產要素,煥發農業農村的勃勃生機。


  堅持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斷完善農村體制機制。圍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不斷完善農業基本經營體制,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農產品流通體制、農村金融和財稅體制等改革,大力培育農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推進農業市場化和產業化。進入新世紀,大力推進城鄉統籌,進一步農村生產要素,推動城鄉資源合理流動,為發展農業、富裕農民和繁榮農村提供動力源泉,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堅持著力改善農村民生,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以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讓廣大農民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以維護農民利益為根本扎實推進新時期“三農”工作


  當前,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目前,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仍然滯后,農民增收仍然困難。這要求我們認真貫徹胡錦濤同志“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牢記“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扎實推進“三農”工作,在維護農民根本利益這個重大問題上繼續付出不懈努力。


  我們要深入貫徹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針,堅持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打牢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千方百計保障糧食等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千方百計促進農村繁榮穩定,推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我們要深刻認識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農村經濟結構、農村社會結構和農民思想觀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努力破解制約“三農”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建設農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家園;推動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建立健全城鄉平等要素交換機制;加大農民工權益保護力度,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組織、體制和方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